平讲平说2438期:胡林翼在益阳办了箴言书院,曾国藩为此专门写了篇文章,围绕一个“风”字说透了培养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438期#

清咸丰三年,也就是公元1853年,号称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湖北巡抚胡林翼在老家益阳兴办了一座书院。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是嘉庆年间的进士,他写过一本书名叫《弟子箴言》。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胡林翼就给这座书院起名为《箴言书院》。《箴言书院》后来又变为益阳一中和益阳箴言中学,在100多年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才俊。

胡林翼在故乡兴办书院,得到了当时很多重要人物的支持。比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都曾为书院捐款。而且曾国藩、左宗棠还专门为书院写了文章。咸丰10年,也就是公元1860年,曾国藩写了一篇《箴言书院记》,这篇文章里边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的经典。时至今日,在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方面还经常有人引用这段话。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曾国藩是怎么说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夫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扰扰万众,大率皆中材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非常聪慧的也不多,特别愚笨的也不多,芸芸众生当中大多数都是中等之人。这些人禀赋也不突出,才智也不过人,不是特别聪慧,也不是特别愚笨。

大家看到了曾国藩所描述的这种特点,就是现在数理统计所讲的一个模型叫做“正态分布”。这种分布如果在坐标系上画曲线就是一个“钟型”的曲线,在极端的两头分布的人数都比较少,越接近平均值人数越多。

那么这些中材之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曾国藩说了,“中材者,导之东而东,导之西而西;习于善而善,习于恶而恶。其始瞳焉无所知识,未几而骋耆欲,逐众好。渐长渐贯,而成自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中等才智的人引导他向东他就向东,引导他向西他就向西,教他向善他就向善,教他作恶他就作恶。这样的人一开始懵懵懂懂,没有什么知识,没有什么思想,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受欲望的控制去追逐世俗的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习惯而成自然。

在这里,曾国藩就强调了,一般人是特别容易受影响的。这些影响包括人的引导、环境的影响、风气的影响。一个中材之人受了这些影响之后,时间长了就会习惯成自然。所以说到底,好的影响能造就一个出色的人,坏的影响就造就一个作恶的人。总而言之,培养中材之人关键就在于对他施加积极的正向的影响。

那么怎么施加这种影响?曾国藩又说了,“由一二人以达于通部,渐流渐广,而成风俗。风之为物,控之若无有,鰌之若易靡;及其既成,发大木,拔大屋,一动而万里应,穷天人之力,而莫之能御。

在这句话里边,曾国藩就强调了,影响人、培养人的关键点在于引导风气、形成风俗。所以他就说了,由一两个贤能之人,首先开始倡导,紧跟着由城市到乡村逐渐就会传播开来。良好的风气、良好的风俗一旦形成,力量就会非常大。

那么这种力量大到什么程度?曾国藩做了一个比喻,他说风气和风俗跟风的属性是一样的。你看风这种事物用手去抓,好像什么都没有抓到,似乎控也控不住,制也制不住。不过一旦形成了,就能够拔起大树、摧毁高楼。鼓动起来的时候,万里之内都会有回应,天下的人联合起来也不能与之抗衡。可以说这样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

好风气、好风俗能成全几代人。同样道理,坏风气、坏风俗也会毁掉几代人。所以曾国藩就认为兴办教育、传播文化,形成风气,移风易俗,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胡林翼在故乡能办一座书院,是他为家乡所做的一个重大贡献,这种贡献在百年以后依然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确实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经验都证明了,在兴办书院、引导风气方面,曾国藩讲得非常到位,胡林翼做得也非常到位,他们的言行都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的发展进程当中,我们这些后人要为那些兴办书院、倡导风气、传播文化的先贤点赞!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