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规模增长近2倍!实现这个新目标到底有多难?
△ 12月12日,国家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挑战有多大?
距离2030年还有10年时间,“12亿千瓦以上”这一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这一目标意味着,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要接近现有规模的3倍,相当于美国目前全部发电装机规模,超过了目前全球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这也意味着,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在过去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未来10年仍要实现持续的高速发展。
光伏产业是中国领先美国且具有极大竞争优势的产业。“如果单从光伏组件生产产能方面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制造端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要整体完成这个目标,我认为也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光伏组件生产供应能力排名全国第三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对《中国报道》记者分析说,目前单从原材料供应商方面的产能问题就比较大,生产组件的关键原材料——玻璃、电池片等的产能跟不上。同时,由于国家环保和产能置换的要求,在能耗水平和环保水平等各方面都要达标。另外,从电网端来看,是否有能力充分消纳急速增长的发电量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目前,电量生产地和消耗地之间的资源也仍然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尤其是,2021年是光伏发电脱离补贴进入平价时代的第一年,这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更是挑战。
△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两名工作人员在光伏电站内巡检。
上述高管提到的消纳问题,不止存在于光伏发电领域,在风电领域也较为突出,以至于“弃风”“弃光”现象难以根除。数据显示,我国一些区域的弃光率和弃风率仍较高,如2019年西藏弃光率达24.1%,新疆弃风率达14%。
除此之外,不论是对于行业还是企业,风电及光伏发电也存在其他发展阻力,包括与传统煤电存在利益冲突、土地利用不充分、补贴资金缺口大等诸多不确定风险。
△ 点击可查看大图
补贴资金缺口问题则更为久远。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有关规定,我国自2006年起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基于固定电价下的补贴政策,补贴资金来源是随电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入不敷出,长期以来都存在较大缺口,导致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未能及时获得补贴。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已达3000亿元以上,也给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带来了资金难题。
问题并非不可调和
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调和。在周大地看来,保护土地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不等于不发展,我们更希望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破坏最小化、产生的效益最大化。”周大地指出,光伏还会促进一些地区的水土保护、增加当地植被覆盖率、缓解地表水分蒸发等,如在青海推行的“光伏+”模式,光伏板的铺设减小了风对植被的影响,清洗面板的水会下渗到草地里,加上光伏本身的遮蔽性,提高了地下水的保存能力,改善了当地环境。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李俊峰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强化消纳、落实土地政策、强化地方的主体责任、做好统筹规划以及把此前的欠账补上。
“一旦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风险,积极性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政府应该做出表率,积极解决补贴问题。”李俊峰表示,地方政府也应承担责任,变被动消纳为主动消纳。同时,若要完成“12亿千瓦以上”这一目标,就要对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做好规衔接和安排。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也认为,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确实需要政策的引导鼓励来保驾护航。
例如12月16日,工信部就《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工开征求意见,文件中就明确表示会挪去光伏玻璃生产产能置换这个“紧箍咒”,这也将大大促进其产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在12月10日也透露了国家能源局将陆续出台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
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双重身份
△ 点击可查看大图
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上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供应。
对于我国能源结构来说,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但国民生产总值过去数十年的快速增长,仍是以高煤、高碳的能源体系为支撑的。国际能源署2019年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9》显示,从国别上来看,中国仍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碳排放量排世界第一。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不断推动能源转型、加速低碳发展并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也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事实上,气候雄心峰会召开前不足百天,主席在今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将力争使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周大地认为,新提出的四项举措是对此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巴黎协定》明确了以国家自主贡献为基础的减排机制,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敦促各方根据减排进展观察以前的协议是否有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周大地对《中国报道》记者分析,很多国家比较积极地提出了远期目标,但如何强化近期行动成为当前的关键。
与化石能源相比,风能、太阳能最大的优势是不排放二氧化碳,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潜力巨大,而我国目前也具有较好的基础。英国独立智库Ember于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电力行业回顾2020》的报告中显示,2019年全球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增长了15%,在全球四大光伏风能主要发展地区中,中国的增速最快,达到16%。
△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义和堡村,供电部门的工人帮助农户紧固屋顶光伏发电板。
陈迎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中国未来十年要完成“12亿千瓦以上”的总装机容量,不仅在更大程度上减少碳排放,惠及全球气候,也会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
周大地则认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双重身份也决定了要为此付出更多。“能否在强化行动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广受世界其他国家关注。主观来看,包括‘12亿千瓦以上’目标在内的四项新举措,不仅是朝着温控目标前进,而且是落实我国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
△ 内蒙古一名村民用手机查看自家屋顶光伏电板的发电量和收益情况。
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也使我们在低碳化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近些年,我国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就有这一层面的考量。
仅以光伏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光伏扶贫累计帮扶418万贫困户,涉及光伏扶贫规模2649万千瓦,每户每年可获得3000元左右光伏发电收益。“在贫困地区,政府给农民的闲散土地、对日照要求比较少的农作物土地,甚至是屋顶装上光伏,一户装几千瓦,一年产生几千千瓦的光伏发电,就能确保他们有长期的额外收益。”
这仅仅是第一步?
△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大唐30万千瓦竞价光伏项目现场,工人在进行安装作业。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何晶、左琳、陈珂
图表:caicai、陈珂、左琳
责编:何晶
总监制: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