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中最早的社会改革——4000多年前的乌鲁卡基那改革
四大古代文明的说法在现代社会早已耳熟能详,尽管在各个国家与文化圈中,其说法与判定的标准有所不同,例如中国称其为“四大文明古国”,西方会把古希腊也纳入其中,但是,若论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相信所有国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提到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
四大古文明
在这四个文明中,其发端最早的要数两河文明。在两河地区,有一块相当肥美的土地——新月沃土,因其形状如同一牙新月一样,故称。新月沃土包含三条长河的流域——约旦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流的水资源使此地区水分充足,适于灌溉与耕种,因此,在大约1万年前,两河地区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业。
考古学证据表明,大约距今1万年前,新月沃土的居民们已经可以大规模种植小麦、大麦、燕麦与薏米等农作物,而且饲养了牛、山羊、绵羊和猪等家畜。农业带来了充足的食物,定居的生活与更大的人类聚居地,因此,文明也随之发祥。
两河文明发祥的功臣——新月沃土
在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的作用下,两河地区的百姓获得了充足的食物,大约5500年前,两河地区出现了人类史上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苏美尔文明的特点是城邦制,聚集在城市中的百姓结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公共事务,久而久之,城市变成了一个政治体——城邦。城市内拥有供市民进行集体活动的广场、举办民众大会的议事厅、国王的宫殿、祭司的神庙等多种公共建筑,市民的私人住房围绕着这些中心建筑修建,现在看来不算高的城墙保护着城邦的居民……这便是苏美人们生活的地方。
苏美尔城邦之一——乌尔复原图
在城邦之中,有三个重要的政治机构,王室宫廷、贵族会议与公民大会,国王、贵族与公民通过这三个机构进行政治协商,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与此同时,神庙势力也通过控制土地而掌握一部分政治权力。但是,随着苏美尔城邦兼并战争的进行,作为军事首领的国王权威不断加强,到了公元前三千年纪的中后期,各城邦出现王室权力偏重的情况。
如此古老的文明,后代统治者却鲜有对其远古祖先历史的考察。想想也是,我们现代人距离公元前6世纪建立的波斯帝国的距离,跟波斯人距离苏美尔城邦时代的距离差不多,对于古代统治者们来说,苏美尔时代恐怕过于久远,考察他们的历史无法为自己带来现实收益。不过,身处现代的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个渠道直接来考察苏美尔时代的历史,这个渠道就是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大约52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诞生在两河流域,成为记录苏美尔人生活与历史的重要载体,多被铭刻在泥板、石头、金属之上。历史上,阿卡德、古巴比伦、亚述等曾经统治过两河流域的大帝国都使用楔形文字作为书面语,尽管他们所使用的方言上有所差别。
但是,楔形文字的流传却出现了断层。在公元前7世纪新巴比伦王国覆灭后,波斯使用的字母文字传入两河地区,并逐渐变成了两河的主流文字。楔形文字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少,公元一世纪时基本消失,但是,随着近代欧洲考古学、亚述学的发展,人类在19世纪成功完成了对楔形文字的解读,大量刻有楔形文字的文物不再是无法理解的破烂,而成为帮助人们穿越时空,回到数千年前理解古人生活的时间机器。
对楔形文字读音的考订
在一些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中,记载了名为拉迦什的城邦的故事,其中便有一名名叫乌鲁卡基那的统治者进行的社会改革——4000多年前的乌鲁卡基那改革,这是人类历史记载中最早的社会改革。
改革背景
有关乌鲁卡基那改革的记录多出自公元前24世纪(距今约4400年,此时夏朝和古印度文明刚刚起步)为了纪念乌鲁卡基那而创作的铭文上,铭文说明了改革的背景、内容,以及乌鲁卡基那的部分经历。
根据铭文记载,改革之前的拉迦什城邦正在经历一段不太好过的日子。公元前2500年左右,长期以城邦为单位进行政治活动的南部两河地区开始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在众多苏美尔城邦中,最强的要数乌尔与基什,各城邦围绕这两个强国组成军事集团,开始了残酷而激烈的大战。
苏美尔城邦形势图,图中的Lagash即为拉迦什
长期的战争使拉迦什内部的社会矛盾加剧。古文学家对拉迦什铭文进行了释读,铭文记录:乌鲁卡基那改革前夕,城邦的领导者卢伽尔安达利用自身的权威、财富与威胁手段,从平民的手中抢夺大量土地,原本耕种土地的土地所有者与自由劳动者被收编为王室土地的依附民,其地位由自由人跌落至类似于农奴的地位。从铭文的记录中,可以看出王室对平民的剥削不断加剧。
除王室以外,其他贵族与宗教势力也不断盘削平民。铭文记载了大量祭司与贵族作威作福的事例:一位宗教祭司常常利用平民去世的机会,向平民家属收取大量丧葬费,有位粗暴的祭司直接闯进耕种神庙土地的依附民的家中,大肆砍伐属于依附民的果树。贵族们在城邦中颇有权势,他们强迫平民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牲口、农具和房屋,迫使渔民卖掉自己的渔船。
平民失去了自己的生计,铭文记载了拉迦什城邦中不断上演的人间悲剧:孤儿与寡妇失去经济来源,不得不以乞讨为生;以前可以自给自足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债务人无力还债,值得卖身为奴,失去自由。
铭文还记载了王室与神庙之间的争执。激烈的争执。长期以来,王室与神庙势力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王室控制着政治大权,神庙祭司们在背后给予其意识形态支持;王室与神庙拥有自己的土地,土地上的经济产出使双方得以维持实力平衡。但在改革前夕,代表着王权的卢伽尔安达妄图打破平衡,建立君主独裁,于是开始对神庙势力出手,他以各种强词夺理的理由从祭司手中剥夺神庙的土地与依附民,将其纳入王室领地,长期以来的神庙村社制度遭到破坏;卢伽尔安达还巧立名目,对祭司横征暴敛,夺取了大量财物。
记录拉迦什城邦情况的铭文
铭文中还记载着,城邦中存在大量因偷窃与杀人而被监禁的平民。考虑到之前的铭文提及的情况,这些平民很可能是被王室、贵族与神庙剥削而走投无路,不得不采取激进手段的可怜人们。
从铭文中,我们可以推断,拉迦什城邦的政治氛围因不同势力的冲突而变得紧张而恐怖,随时有爆发内乱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拉迦什急需一位受到各种势力支持且富有威望的人士,令他来对城邦中各势力的利益进行重新分配,以缓和迫在眉睫的矛盾。
铭文记载,公元前2378年,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那在平民与神庙势力的支持下,推翻了卢伽尔安达,成为拉迦什的领导者,面对着混乱的拉迦什,乌鲁卡基那会怎么做呢?
改革内容
根据历史记录开看,乌鲁卡基那虽然出身于贵族,但他深知拉迦什城邦的恶劣状况。为了平息骚动,他主张放弃王室与贵族的一部分权利,达成与神庙与平民阶级的部分和解。
泥板上镌刻的乌鲁卡基那画像
乌鲁卡基那改革的主要内容被当时的拉迦什人刻在几个圆锥形石柱之上。幸运的是,考古学家发现了它们,通过对石柱上的楔形文字的释读,身处现代的我们也能了解此次改革的内容。
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缓解前任统治者卢伽尔安达种种暴行造成的社会矛盾。因此,乌鲁卡基那的改革相当有针对性,他的法令大多是具体而且容易执行的。
乌鲁卡基那注重改善城邦的生活福利问题。根据铭文记载,乌鲁卡基那释放大量因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平民,重新给予公民权或自由人身份,同时,他也赦免了因欠债而被监禁的人;对于大量的失业手工业人士,乌鲁卡基那统一发放面包与酒,让他们不用再以乞讨与偷窃为生;铭文还记载乌鲁卡基那执政期间,他主持修建了7所公共建筑,包括剪羊毛的手工作坊、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以及作为祭祀与商业中心的庙宇等。
乌鲁卡基那锥形法典
乌鲁卡基那还限制贵族与祭司对平民的过度剥削。铭文记载,乌鲁卡基那颁布了禁止贵族通过低价获得平民牲畜与住房的行为,并禁止随意侵占渔民的船只;他要求祭司减少平民葬礼上所需要的酒与面包的数量,以此减轻平民埋葬亲人时的负担;乌鲁卡基那亦规定,所有人不得非法侵占平民的树木以及种植的水果。
铭文记载,三万六千人选举他为王。在苏美尔城邦中,唯有公民才有选举权。这意味着在乌鲁卡基那执政,拉迦什城邦的公民数量可能在乌鲁卡基那的政令下扩大到36000人。而在卢伽尔安达时期,公民仅有3600人。乌鲁卡基那之所以将公民数扩大十倍,可能是因为拉迦什在与强敌作战,因此急需兵员,亦有可能是乌鲁卡基那试图通过给予更多人公民权来换取他们对于改革的支持。
不过,在改革中获益的不仅是平民,神庙势力也受到乌鲁卡基那的恩宠。根据铭文记载,拉迦什祭司的大麦口粮需要受到官吏的管理,但乌鲁卡基那在改革时禁止了此项政策;唱哀歌的祭司获得了大量面包作为食物;主持祭典的祭司本需向城邦交税,但乌鲁卡基那免除了他们的交税义务。此外,乌鲁卡基那还废除了卢伽尔安达设置的税吏,归还了他侵占的土地。可以说,此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并非被压迫的平民,而是同样作为统治者的祭司。
结语
乌鲁卡基那的改革进行了八年,由于他触动了贵族群体太多的利益,贵族联合起来将其推翻。不久之后,拉迦什被强大的城邦乌玛吞并。
这次人类历史记载中最早的社会改革虽然距离我们有4000多年,但如果我们观察的话,会发现乌鲁卡基那改革虽然在时空上与我们这么远,但其实它与后世的改革存在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可能就是全人类历史中共通的关怀与情感所造成的吧!
首先,与后世很多改革一样,乌鲁卡基那改革是在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并非治国者心血来潮之物,而是为了解决某些社会危机才进行的。乌鲁卡基那改革前夕,拉迦什城邦发生了大量侵占、破产、杀人、偷窃之事,这便是改革进行的原因。
其次,改革都会触动某些利益团体。乌鲁卡基那为了安抚平民与祭司,不得不剥夺王室与贵族的部分权利,令他们不能再侵占前者的所有物。最后改革失败的原因则是因为乌鲁卡基那触动了太多利益
最后,改革都需要拉拢与回馈支持者。乌鲁卡基那将与王室矛盾最大的两拨人——祭司与平民作为自己的支持者,为了保证改革合法性,乌鲁卡基那给予大量平民以公民权,让他们作为改革支持者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改革中,他为了回馈支持者,颁布了许多保证平民权力的法令,同时,他给予祭司以财产与各种特权,以此报答祭司势力。
本号长期推送历史相关原创文章,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