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33:大备(躲避)坑
2019年元旦,在方建国和黄荫田的陪同下从水竹坑出来,在西村村头有条小道拐上山,大约三公里的山坳里躲着一个村庄,就是大备坑,据说这里原来叫“躲避坑”,意思是说有个大官为了躲避什么跑到这里来安营扎寨,繁衍生息,还听说解放战争时这是也是新四军躲避藏身之所,称躲避坑名符其实。
映入眼帘的第一道景观是红庙,其实是座廊桥,桥这头门头上刻有“龙须福地”四字,意思是这村紧靠龙须山,是个风水宝地;另一头的门头了刻有“留侯遗韵”,留侯大家都知道是后汉里助刘邦成天下的大谋略家张良的封侯,难道这里与张良有什么故事?红庙里供着三个菩萨,中间是观音,左供张良、右供关公。歙南常有供关公的习俗,但把观音和张良供在一起很是少见,别有一翻趣味,不禁浮想联翩。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访了村里的老人。
有人说躲避到这里来的张良是宋末的一个宰相,说是个什么事,张宰相预报说六月六要下雪,结果早上起来天气晴朗,恐犯欺君之罪,吓得他抓紧逃出城来,结果到傍晚时天空突然阴霾,下起鹅毛大雪,皇帝派人追来要他回朝,但张良从此厌倦官场,继续南逃,躲进此山,死后葬在村后的千丈山,说得有鼻子有眼。但这些明显与该村供张良神、以及“留侯遗韵”不吻合,看来此说有偏颇。
但要说张良死后葬在此地也是无忌之谈,其后人来此倒是有可能。这要从张良说起。
张良是个官四代,老大老大的官四代。他父亲、父亲的父亲再加上父亲的父亲的父亲都是韩国的宰相,轮到他时韩国没落,他没顶上班,混得家道中落,流落街头当混混,被一个从大山里下来叫黄石公的老头看中并让张良为其拾鞋戏弄一番。老头子觉得不好意思,就送了本《太公兵法》(此名为讹传,实为《素书》)给他,从此张良纠结百来号混混,打着复韩的旗帜横冲直撞,混了点小名气。
为发复仇,约了几条大汉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的地方偷袭秦始皇,杀错人了逃亡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后来投奔刘邦。这家伙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太公兵法》协助刘邦平定关中,西入武关,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等等,一直帮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被封为留侯。而留位于今江苏省沛县东南的微山湖湖区内,这里是张良初遇汉高祖之地。死后,他的儿子张不疑继任留侯。《史记》云:“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公元前176年)坐不敬,国除。”此时,失去爵位的张不疑会不会带领家族跑到歙县这个躲避坑来呢?
有可能,但缺实证。
《躲避坑留侯遗韵》
太公兵法①助青云②,
运筹帷幄③定太平。
兔死狗烹④帝王恶,
躲避无常⑤山中隐。
注:
①太公兵法,指黄石公送给张良的兵书;
②青云,指张良其后一直得到重用,官场上平步青云;
③运筹帷幄,指建汉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④兔死狗烹,过河拆桥,建国后帝王为稳皇权常以各种理由清除功臣。
⑤无常,指帝王喜怒无常,做臣子的伴君如伴虎,说不准什么时候大难临头。
2019-01-04
画家简介:老湾,非著名画家,出生山野,受民间画师启蒙,1972年习画至今,黄山市美协艺术沙龙首席画家、《人民日报》等有专题报道。专著《徽州墙头壁画》填补徽学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