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清代宁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清代宁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文/应可军

从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占领宁海,版图始入清版图。到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光复台州,十一月,浙江军政府派华巨镕等六人从杭州至宁海,扣押知县清算粮款接管县署,清朝统治宁海至此结束。共266年。
宁海地处东南沿海,在建国以前隶属台州府。远离清朝的统治中心北京,明末清初,这里是汉族抗清活动的活跃地区,民族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空前剧烈。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北京以后的第二年,明朝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小朝廷,鲁王朱以海奉命驻守台州。这一年六月,清军占领杭州,台州各地拥护鲁王监国。浙东各地纷起响应,声势振兴,台州一度成为浙东抗清势力的政治中心。鲁王移驻绍兴后,台州仍是输送粮饷和兵源的重要基地。三年六月,清军渡过钱塘江,鲁王回台州,入海去福建。清军占领台州时,明朝的御史洪履祥、都督张廷绶、指挥李唐禧等就义,尚书陈函辉自杀。但是,台属各县的抗清斗争仍然如火如荼。
宁海的俞抒素聚众抗清,他们抗拒清朝的剃发改服令,以白布裹头,号“白头军”,结寨自守,并曾进攻仙居、宁海、天台等县城,数年以后才陆续失败,清军为报复其反清行为,放火焚烧位于宁海马岙的俞氏宗祠。但有不少“白头军”陆续加入了张煌言的抗清部队。1646年6月,鲁王旧部张名振攻占宁海的健跳所(今属三门县),迎鲁王从福建到健跳,设水殿议事。后鲁王移驻舟山,宁海的健跳仍为抗清据点。第二年,清朝的台州提督田雄攻破健跳城,“尽迁居民,空其地”,制造无人区,然而沿海一带仍然无法稳定。直到顺治十二年(1655),仍有“海贼掠温州、台州、宁波,复联结贼众数万犯舟山”。所谓“海贼”实际上就是退到海上的抗清义军。这时,在福建抗清的郑成功也开始派军队北上,游弋台州等地外海。清政府为此厉行海禁,不准商民下海,犯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斩,地方保甲不先告发的一律处死,地方文武官员也要一律革职,从重治罪。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以马信为前导,郑成功率部队在灵江的三江口登陆,攻下黄岩县城,再下台州府城,又分兵攻破天台、仙居、宁海等县城,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后因遭飓风袭击,船多沉没,撤退入海。清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郑成功与坚持在浙东抗清的南明大臣张煌言在台州会师,联军北伐 ,一直打到南京城下,并分兵安徽。八月兵败,郑成功退入海,张煌言历尽千辛万苦,辗转二千多里回到宁海招集旧部,屯军长亭(今宁海长街),宁海人民拥护张煌言的抗清义举,纷纷加入义军。郑成功也派兵相助。据史载:到清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入关已经整整十五年,清军在顺治四年(1645)由多尔衮下下令实行严厉的“剃发改服”命令,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整整十四年后,宁海沿海地区的居民仍然穿着明朝的衣服,留着汉人传统的发式。可见清朝的统治是多么地不得人心。第二年,张部移驻临海县桃渚。后又移驻宁海县临门。
为了镇压沿海一带的抗清活动,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王朝派户部尚书苏纳海到台州,强迫临海、黄岩、太平、宁海等县沿海30里之内的居民全部迁到内陆,设桩作遣界,拆民房建木城,驻兵防守,史称“迁海”。玉环岛的居民再次全部内迁,“限两月止,不迁者杀”。如果有人越界,格杀勿论,悬尸桩上示众。所有沿海船只全部烧毁,“片板不许下水,粒货不许越疆”。沿海民众流离失所。直到康熙八年(1669),海禁才稍有松懈,陆续拆去木城,展界十里,这时离清军占领宁海之初已经有23年了。这场斗争与宋末元初的抗元斗争情况相似。明《弘治赤城新志》称:“宋亡于元,缙绅先生往往窜匿山谷,或服麻终其身,或恸哭荒郊断陇间,如丧考妣,其民皆结垒自相战守,力尽则阖门就死而不辞“。
如果考虑到宋代的台州是许多南宋高官的家乡,有着众多的高官显宦与故家大族,那么,在那一场斗争中,除了爱国主义的情结和忠君的思想之外,还有不少既得利益的因素,而在明末清初的这一场斗争,更多的是反抗异族统治与压迫的色彩,其范围之广泛,斗争之剧烈,持续时间之久长,全都远远超过了前者。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台州金谷岩下,方孝孺族人后裔聚居的岩下方村,将重回宁海

    台州市天台县泳溪乡岩下方村,危峰兀立的金谷岩下,方姓人家聚居的村落,故名岩下方村. 岩下方村包括岩下方和洋店两个自然村,从泳溪乡方向北来的叫泳溪,从岩下蒋方向西来的大柳溪,在岩下方村相汇后,称为清溪. ...

  • 【烟火日子】 力洋酒事

    岁月里的风景,每一幅都很曼妙,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些酸甜苦辣的滋味,都是可以慢慢书写的人生故事. --<烟火日子>第42期 作 者 /   庸星 一 酒由五谷杂粮发酵而成,古书上说:&qu ...

  • 【裘氏史话】再话裘氏第一人——裘甫(4)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任人唯贤      裘甫起义得到广大的农民.农村秀才的支持,队伍迅猛发展,不到两个月,众至三万,分为三十二队.显现了裘甫非凡的组织才能.突然出现的大批蜂拥而来 ...

  • 应可军 | 闲谈宁海染坊

    闲谈宁海染坊 文/应可军 "世界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创立.1977年5月18-2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 ...

  • 应可军 | 闲话宁海芋艿

    闲话宁海芋艿 文/应可军 宁海流传一句有名的俗语:"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来证明某人的见识广.可见芋艿在宁海人心中蛮高的地位.芋艿口感软糯且营养丰富,秋季气候干燥,来一 ...

  • 应可军 | 寻找宁海那杆秤

    寻找宁海那杆秤 文/应可军 记得童年猜过一谜语:"角子叉叉,背脊花花,脔袋荡荡,大家相相."谜底可能现在蛮多人不认识.它叫杆秤,杆秤,是秤的一种,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质量的简易衡器, ...

  • 应可军|​宁海海错诗

    宁海海错诗 文/应可军 宁海县境内的三门湾.象山港,是浙江省水产养殖资源最丰富的三大港湾之一,素有"贝类之县"."鱼米之乡"美称.据调查,近海潮间带生物量和栖息 ...

  • 应可军|宁海树王录

    宁海树王录 文/应可军 小树在长成大树之前,没有人知道它是大树.当它长到普通树的大小时,大家都以为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后来它越长越大,人们才发现原来这儿有一棵这么大的树.人们在树下度过愉快的时光.树越 ...

  • 应可军 |宁海倭乱纪实

    宁海倭乱纪实 文/应可军 宁海元末就有倭寇屡犯白峤一带,杀人劫物,掳掠妇女,官兵不能制.水车陈性中组织村团,设计歼倭.至正初(1341-1345)某年九月初七,倭船数艘又侵白峤,犯水车,性中佯与周旋, ...

  • 应可军|宁海的落会演变史

    宁海的落会演变史 文/应可军 落会,又称"标会",据记载:宁海的"标会"在明朝时就已存在,当时社会高利盘剥,长期的借款,每元月息三分:短期的借款,每元月息一角. ...

  • 应可军 | 闲话宁海斜

    闲话宁海斜 文/应可军 你知道宁海人有个习惯吗,看哪里人多就往哪钻,买的是人气,吃饭.买衣服亦是如此.就是大家说的:"宁海银.宁海斜". 记得有个笑话说:有个乡下老翁进城看见一家商 ...

  • 应可军|宁海草鞋的故事(外一篇)

    宁海草鞋的故事 ◎应可军 宁海西门原有一座登台门,本来只是居民口中普通地名而已.幸亏徐霞客才扬名天下.出城有一路廊叫西门路廊,路廊是故事播散地,我经常去,因为有自留地在前面洋畈,高中毕业在黄坛水库做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