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调理往往遇到的情况比较复杂,就像中医说的上热下寒,属于水火不济所致,调理要辩证

有不少人觉得养生调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身体虚弱就滋补呗,体内有火就清热解毒呗。但是现在很多人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单纯的虚弱,或者单纯的体内有热邪,而是虚实夹杂,或者说叫做上热下寒。既有腿脚无力、四肢冰凉,大便不成型等看似脾虚、阳虚的问题,但是又有咽喉肿痛,总是容易口腔溃疡,失眠烦躁等体内有热邪的表现。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热下寒,属于水火不济所致。

这种人调理的时候就比较棘手,单纯健脾温阳,就会导致上火问题更严重;单纯的清热解毒,就会导致腹泻、下肢冰凉等问题的加重。

上热下寒是怎么造成的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体内的寒邪势力旺盛的时候,就会对阳气产生排斥,导致阳气浮越,主要表现就是阳气浮越在人的上部,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烦躁,失眠等看似火气大的症状。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就是阳盛于上,阴盛于下,上下不交通,又叫心肾不交,表现为上身特别是头、面、咽喉等有热象,而下身特别是下肢却是寒象的证候。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上热和下寒的主要表现——

上热表现: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失眠这一系列上热证候。

下寒表现:腰以下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严重的甚至热饮不敢喝,凉饮也不行。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

你可能会问,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现象吗?

一旦上热下寒,男性很可能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女性则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冬天被子里睡觉的时候脚还是冷的。

为什么现代人“上热下寒”现象较多?

缺乏运动;

反季节寒凉的蔬菜水果吃得太多;

经常生气、思虑过度也会造成上热下寒的体质;

天生肾阳不足。

上热下寒最主要体现在这个寒,女人一生要经历的:经、带、胎、产,全部是在身体中下部。从青春期到绝经期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每月都得跟月经打交道,经期的各种不注意;

还有生育后的女人,调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最容易造成的就是下元的亏虚。从中医角度来总结就是:“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本质是脾肾阳虚,阳浮于上,不能温煦下身。

人体最好的状态就是阳气在下部,阴在上部,因为阴是液体,液体是从上而下灌溉全身的;阳气是火,火自下而上温全身。但上热下寒的你颠倒过来了,成了阳在上,阴在下。

这种情况,根源在于阴阳不调和,阴阳之气不交汇、不融合。

单纯的清热解毒,会加重体内的寒邪;单纯的温阳散寒,又会导致上部上火的现象更加突出。

所以,调理这种问题,关键在于要让阳气向下、向内潜藏,与阴气融汇;同时过盛的寒邪,也需要得到驱散,避免产生对阳气的格拒。

解决“上热下寒”的问题,首推拔罐

通过拔罐补益下焦肝肾,同时具有引火归元的作用,把浮越在上的阳气向下引导,入里散寒,阴阳融合。

主要可以通过在下肢的穴位拔罐,来帮助上焦的阳气向下潜藏,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等。下肢经络通了,上焦的火就下来了。

需要注意的是:脚心的涌泉穴是不可缺少,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彻底完成。

此外,也可以配合涌泉穴艾灸或者泡脚,既能滋养肾水,又能补阳,效果更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