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时,建文帝束手无策,只好派出一个女人做劝说朱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维护统治,按照汉人的传统观念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即便太子朱标先于他而死,也没有改变主张,还是确定自己的嫡长孙,朱标的次子(实际上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然而,朱允炆登基之后没多久,还是爆发了靖难之役。

说白了,这场战争就是朱家的两派人为了争夺财产大打出手。按理来说,建文帝既是君主,又占据了大部分土地,有着绝对优势。但是,昏招频出的他还是将一手好牌打烂,让朱棣顺利达到镇江。熟悉地理的朋友知道,镇江距离南京近在咫尺,只要朱棣渡过长江直取扬州,就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了。

然而,建文帝并不愿意认输。因为这一次朱棣耍了个诈,绕开了每次出兵的必经之地山东,将朝廷的大部队抛诸脑后。附近的藩王虽然还有军队,但明朝祖制规定他们不能进京。所以,方孝孺建议不要放弃,还是要募兵、勤王和议和。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议和是最重要的,只要朱棣退走,建文帝得到喘息的时间,就可以举全国敌一隅,还是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然而,议和这样重大的事情,到底派谁去呢?选来选去,建文帝居然挑中了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当然不简单,她的父亲朱重四就是朱元璋的亲哥哥,被追封为蒙城王。她也就是朱元璋的亲侄女,明朝建国时被封为庆阳公主。后来,礼部的官员突然发现不对劲,当时实在是太过仓促了。她是皇帝的侄女,只能封为郡主,怎么能封公主呢?汇报给朱元璋后,却得到了不以为意的回答:“我只有两个侄女,既然封了就不忍心降了,公主驸马还是照旧。”

建文帝登基之后,这才改回庆阳郡主。虽然封号下降了,但她是皇帝的姑姑,朱棣的堂姐,去调解两家矛盾实在太合适了。毕竟,此时的争端已经刀兵相见,生灵涂炭,说什么家国大义的大道理已经没用了。

建文帝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然而朱棣的道行更深,这次劝降反倒被他利用了。而且,朱棣的表现,堪称精彩绝伦。从史书上看,完全可以和各种影帝相媲美。

庆阳郡主渡江北上时,朱棣亲自在相迎,而且还陪着笑脸,这让郡主倍加温暖而且感到此行有望。然而,刚一落座,朱棣就开始痛哭,而且哭得撕心裂肺,并不给庆阳郡主说话的机会。庆阳公主郡主也吃不准,到底朱棣是因手足相残而哭,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而哭,还是看到自己喜极而泣。

就在此时,朱棣突然抬头问道:“周王、齐王还好吗?”庆阳郡主不明就里,老老实实告诉朱棣,两位藩王被废为庶人之后,还被圈禁。

建文帝削藩并没有立即找朱棣的麻烦,而是采取捏软柿的办法先从几个实力并不强大的藩王入手,周王、齐王便是被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走兵权,随便找了个理由废掉爵位,撤除封国。朱棣这么问,其实就是在提醒郡主,自己完全是自卫的行为,如果不反抗,他的下场就和周王、齐王一样。

话虽如此,但按照封建观念,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皇帝面前,没有什么自卫一说,反抗就是谋逆,就是要千刀万剐的。但庆阳郡主不敢说,只能陪着朱棣一起哭。等到朱棣的情绪稍微缓和一些,她才赶紧拿出建文帝割地求和的条件。

朱棣听后表示自己很不解:“我起兵是被奸臣所迫,到这里来也是为了帮皇上诛杀奸臣,阿姐这话说得我好像是为了要几块地一样?”

庆阳郡主毕竟是一个女人,哪里懂这些冠冕堂皇的话,马上露出欣喜的神色。朱棣又赶紧补充说:“只要奸臣得以诛灭,我马上就回去当藩王。天下的土地,什么时候都是皇上的”

郡主心里非常高兴,认为不虚此行,毕竟是一家人,不会硬要抢走江山。于是,她点点头劝朱棣说:“既然这样,燕王办完事就赶紧回去吧,这么多兵马在这里,怕吓着众家兄弟姐妹!”

朱棣知道庆阳郡主已经落入了他的圈套,又从反面吓道:“是啊,办完事就回去。但是,如果不答应我的请求,那还要阿姐告诉兄弟姐妹们躲到皇陵去。一旦开战,别的地方都不安全!”

这段对话往往被后世忽略,但小珏认为,庆阳郡主被朱棣蒙蔽了,也带给了建文帝错误的信息。他们认定朱棣破城而入的决心并没有那么大,还是可以和谈。也就是这份侥幸心理,最终让建文帝一无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