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茶座◎刘兆华:刘震云底线之作《我不是潘金莲》

青年作家刘兆华 授权

刘震云底线之作

《我不是潘金莲》

 《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一部长篇,被他称为“底线之作”,这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

据说对用不用“潘金莲”作书名,曾让他犹豫了很长时间。对于新作,他还考虑过《严肃》,《很严肃》,《一万句顶一句》和《一句不顶一万句》等书名,可是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的出版社都说换名字是非常“不严肃”的事,认为把刘震云和潘金莲摆在书的封面上,这个书一定好卖。可他担心这样不见得就能被大家接受。

潘金莲是宋朝历史中非常有争议也是非常伟大的女性。她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叛,她反叛主要是在性的方面。因为性从先秦以来在中国是非常不平等的,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只能是从一而终。施耐庵就塑造出在这方面非常反叛的人。历史上的潘金莲未必是这样,但是施耐庵和潘金莲的名字摆在一起,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反叛的负面形象。虽然在和西门庆的关系中,潘金莲是被动的,但是她此前跟武松的关系中却是主动的。

用潘金莲可能产生异味,他怕书名引起阅读误导,对优秀读者反而排斥。其实,看过这本书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多么荒诞的故事,是真实和荒诞的结合,用《我不是潘金莲》非常合适。小说中的李雪莲跟潘金莲相差了几百年,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的就是反叛,她所反叛的正是潘金莲的反叛,于是她说《我不是潘金莲》。

李雪莲和潘金莲的结局是一样的失败,她们都是要纠正别人的看法,大家的看法,和一个社会的准则,但是在别人的看法大家的看法形成的准则面前,她们都碰得头破血流。只是有一点,她们都是特别想活得明白的人。但是让李雪莲没有想到的是,她在想搞明白一件事的时候,没等这个事情没有搞明白,已经演变成另外一件事了,接着演变成第三件事,接下去甚至演变成第八件事了。这不但是李雪莲没有料到的,其他跟李雪莲发生互动关系的人也都没有料到。起初就是一件特别小的家务事,李雪莲跟她丈夫离婚的事,但是没想到很快演变成她跟法院的事,跟县政府的事,跟市政府的事,一直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事也越大”。不仅是李雪莲掌控不了,其他的人也掌控不了。

小说背后的东西,就是要探讨为什么一粒芝麻会变成西瓜?一只蚂蚁会变成大象。背后的生活逻辑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两个字特别的“荒诞”。但是,这个荒诞表面的运作,一个事变成另外一个事的时候又特别的庄严,由一个妇女告状,一串贪官全部都倒了。一件特别小的事变成了国家大事,这里面的逻辑值得思考。更重要的是,李雪莲所有由芝麻变成西瓜,由蚂蚁变成大象的过程都只是一个小说的序言,真正的正文是后面的三千字,史为民的故事。

史为民是李雪莲告状初始那个县的县长,因为她的告状使史为民倒台。如果没有李雪莲,他或许会成为一个省长,但是由于他跟李雪莲事情的碰撞,使他卖了二十年的肉。春节时在北京火车特别挤,没有座位,他用了李雪莲同样的办法达到另外一个目的。这个呼应不是表面上的呼应,是生活逻辑的呼应,因为史为民跟李雪莲在这部作品里就见过一面,二十年后谁都不知道谁了。一个妇女利用上访搞倒了一串贪官,一个贪官又利用上访回到老家打了一场麻将,这两个故事之间的呼应是背后的一种生活的逻辑。

序言写了那么多,但是正文却只是三千字的故事,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创新。作者经过它背后的生活逻辑,包括思想逻辑和哲学逻辑得出的一个结论,真相其实可以用几句话说清楚。

江枫,陕西彬县人,本名刘兆华,字永年。1969年出生,现居咸阳秦都。长期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勤于读书,笔耕不辍。1994年起从事电视编导工作,坚持散文写作。2011年彬县成立文联,创办《今日彬县》报,担任副刊责任编辑。后创办《豳风》杂志,担任执行主编。小说《江枫如何对愁眠》、《唐婉儿后传》和散文随笔《戏说和一只蚊子的夜战》、《祖辈的葬礼》等影响较大。随笔《和平凹一路同行》和《雷涛的豳州乡土情》等先后被《陕西文学界》等刊物转载。莫言作品系列书评2012年被《中国文学》全文转载。彬县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新闻工作者,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先进个人。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