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推荐此人,皇帝却瞪眼:就凭他的这两句诗,不行

唐宣宗是唐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开创了“大中之治”,也被称为“小太宗”。他取得这样的功绩,是相当不容易的。但凡明君治下,总是名臣辈出,而唐宣宗却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比如他的一位宰相令狐绹,碌碌无为,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也不会约束家人,任由儿子们胡作非为。他这样的人,居然也能位居相位十年,靠的就是小心谨慎,不违背唐宣宗的旨意而已。

然而,在大中十二年时,令狐绹竟然一反常态,向唐宣宗举荐李远为杭州刺史。其实,李远在当时已经是岳州刺史。由小郡调往大郡,当然是一个进步,不过唐宣宗却迟疑了。他向令狐绹表示,你听过这两句诗没有:

青山不厌千杯酒, 白日惟销一局棋。

令狐绹连忙表示自己没有听说过,不过这两句诗写得很美。事实上也如此,不用做任何解释,单凭诗意中流露出的空灵隽永,就让人神往。作者一定是对于人生有了诸多的感悟,才会放空一切,回归到自然之中。

唐宣宗说,这两句诗就是李远所写的。不论诗歌是不是写得好,但其中表达的感情,说得好一点是旷达,说得差点是疏放,说得更难听点就是懒散。这样的人,怎么能治理一个大郡呢?这不是拿江山社稷开玩笑吗?

举荐一个人,会面临各种局面,令狐绹不是没有见识过。但是,唐宣宗这次实在有些特别,让令狐绹也没有思想准备。不过,事已至此,令狐绹只能硬着头皮解释:这只是诗人一时兴起罢了,实际上他为人不至于此的。

听完这话,唐宣宗也就点头同意给李远一个机会。没想到,令狐绹平时没有什么动静,也没有心思花在为国取才之上,到此时却歪打正着。李远担任杭州刺史后,官声极好,唐宣宗很欣慰能有这样的人才,又让他历任多个地方的刺史,造福百姓。

唐宣宗为什么会知道李远的这两句诗,我们不得而知。甚至连这两句诗的来历,都已经不可考了,它们只是两句残句。这是相当可惜的事情,包括李远的其它诗歌,流传下来的很少,也是非常可惜。因为在当时,人们对李远的评价,高到了可怕的程度。

唐代许浑在《寄当涂李远》,就夸奖他“ 赋似相如诗似陶”。虽然是赠诗,但如果没有两下子,就拿李远与司马相如和陶渊明相比,恐怕不敢如此夸张。当李远去世的时候,当时的尚书哭祭道: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在这里,将他的赋与汉赋四大家之一的张衡比较,将他的诗与谢朓相比。

直到宋朝时,他的诗歌还被认为是“绮丽”的典型代表。到了清朝,著名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他“杜魄呼名叫,巴江学字流”。

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是多愁善感的,自然有一定的情绪化。所以他的诗歌,出现了疏狂消极的意境,是在正常不过的。唐宣宗不明就里,抓住片语只字识别人才。倒是令狐绹,虽然平时表现一般,但在这件事上,却有着灵光一闪的鬼机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