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唱中的气息五法
(文章来自网络)
气息在京剧艺术演唱中非常重要。演唱中的丹田气归纳为:储气、托气、收气、偷气、吐气五种方法。他们既是分项,又是整体,可单项运用,有时又可两项或多项并用,有主有次,相辅相成,是唱腔有强有弱,刚柔并济。
“储气”:顾名思义,就是把气储存起来。当剧情需要在高音区唱高腔或是长句子,而中间没有过门,不能换气呼吸要一气呵成时,气不够就完不成。所谓“储”就是要保存十足的气息这就要求气要吸得深、装得满,待需要发放时凝聚着冲击力,是声带强烈震动,发出响亮、有穿透力的声音。“储气”是要放松,自然地用鼻子深吸气,直吸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将西族的气储存于因吸气而扩张的腰间双胁两侧。使气时,小腹给劲往上拱气,同时缓缓排出两胁腰间之气,气流排出要平衡,气量排出要均匀,不拙、不努。
“托气”:是储气下属的一种气息,是在储气的基础上将正常的气息吸入丹田备用。“托气”是控制调整声音发出后音量的强弱。如打鼓一般,操动鼓槌的手劲大了,鼓声就响;手劲小些,鼓声就轻。“托气”在气息中就是起到手控制鼓槌的作用。“托气”用鼻以中等气量吸气,吸到适度为止。吸气时,气息不宜吸得过饱过满,以致失掉平衡,失去控制能力;气息也不宜吸得过深,是气息下沉,待急需托气时,气息容易使不上劲。“托气”的准确位置是在丹田处,既不能太往上,也不能太下落。在“托气”的概念上,曾有人把“托气”误解为“提气”,将其提到嗓子(喉头)部位,这样气息没有周转和流通的余地,导致无法演唱。
“收气”:收气是储气与托气紧跟之后的气息。它的气息储存仍是在横膈膜上方,是小气量气息,没有独立的能力,但有独特的作为。“收气”是受“托气”支撑将气息控制调整后,稍稍发出的气息。短暂、悄然,气量虽小但气流要清楚,要有一定的力度(这个力度是指声音的清楚程度)。由于气体小,很容易加入到大气量的行列,故而在运用中多体现气息的巧俏灵活。
“偷气”:在正常气息演唱中,一口气完成不了的唱腔或一个甩腔要加力量时,需要补足气息时吸入的气叫“偷气”。吸气要快捷巧妙,不能被观众发现,是在演唱的不知不觉中进行。在什么地方什么节骨眼上“偷气”,用鼻子还是用嘴呼吸,这要在演唱中灵活掌握,决不能在气用得快完了,发不出声音的时候才想起“偷气”,那就晚了,气也“偷”不上来。“偷气”一般使用鼻腔短促地快吸气,如情况紧急唱【快板】时,可用鼻、嘴同时吸气,但嘴只能微张,同时又要配以漂亮的口型掩护。“偷气”吸的浅、短,运转快。
“吐气”:吐气是将气吸入丹田,依靠储气的气息在口腔里调节,然后打伤口腔膛后发出顿音、脆音的一种气息。“吐气”气息通过口腔调解后,使【快板】节奏不乱,气吸短促爆发力强,咬字有力清晰干净利索。运用“吐气”时必须有托气作保障,否则,“吐气”没有根基,就成了空中楼阁。
常说的演唱底气足不足,实际上就是储备的气够不够,气足则神完。所以,要想唱好京剧,或者唱好歌,都需要对气息控制有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