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珊:从捞鱼到养鱼,为渠道买单不如自带流量
第一个判断
消费市场在分级
现在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非常明显,中国的银行数据显示,80后在借钱,90后在花钱。
有钱的很有钱,没钱的是真没钱,从汽车可以看出。汽车行业连续18个月下滑,但是豪车和合资品牌的中高端车没有下滑,倒是吉利、长城这种国产车下滑比较严重!
这种消费分级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企业唯一的办法只能去拥抱消费升级,去对接消费降级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像拼多多、瑞幸咖啡这样的品牌,我是不看好的。
第二个判断
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
大多数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你多我就少的阶段。所以我们以后的策略就是拥抱头部企业,拥抱头部品牌,拥抱头部产业链。中小型企业还是要做成小而美。
第三个判断
新技术,5G+互联网+AI使营销格局发生变化
任何产品,未来都是可以to C的,都能够找到消费者的。卖一个产品给消费者,就像嫁人给消费者,你跟他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无法割裂的。
如果不能获取中间消费者的信息反馈,不能很好得进行消费者画像和平时的连接的话,你的营销会越来越难。
所以在这个判断上:
一是以产品为王;
二是任何产品都要有消费者的连接和抓手。也就是从销售产品要做成运营,没有运营就没有抓手,没有连接。
第四个判断
渠道变了,竞争是存量竞争,但渠道在多元化,碎片化
渠道碎片化的本质是客流碎片化。现在所有的消费品企业都在为流量操心。
传统KA流量下降,异业联盟、互流网的流量在上升,但是流量越来越贵。
有人分析淘宝、天猫的流量,导流成本已经贵过传统商业。
在存量竞争中,流量的争夺变得越来越麻烦了。
苏宁国美在下沉,淘宝天猫在下沉,厨电在下沉。我昨天刚去了华帝,以前开专卖店,然后去苏宁、国美,现在要去开建材店,现在要做家装,做异业联盟等,还要做精装房工程,完全多渠道、碎片化。
但不管做什么样的渠道碎片化,最后都是企业买单。导过来的客流很贵,我们计算过,一单一万元客单价的交易,要花至少300元的引流成本,还没有算成交率,成交率还要有销售漏斗,这种商业成本很贵。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我们的建议是从捞鱼到养鱼,一定要自带流量。
你若自带流量,人人拉你入群,你要没有流量,人家就把你踢出去了。
故宫自带流量,每年N多人打卡。海底捞自带流量,开很多店。很多人不知道,它开店都不用租金。有个四川老板说:“程老师听说你给海底捞做顾问,麻烦帮我捎句话,我这不仅不要租金,还拎包经营,连装修都帮你做好了。”
我们呼吁企业,从抢鱼、捞鱼变成自己养鱼。渠道碎片,不管跟什么渠道都要买单,不如自己自带流量,渠道自动向你靠拢。所以我们的建议是,通过产品的智能化,现在,从捞鱼到养鱼,自带流量,然后经营粉丝。,建议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做得比较好的三家企业:孩子王、海底捞、小米。
第五个判断
品牌都在IP化
文化和品牌一定要靠产品品质来支撑。
互联网时代,产品是最好的形象代言人。包括体验感,互动性,没有这些,纯粹得靠喊品牌是很难成功的。
消费者的体验和服务的作用在提高。我见过有的公司把广告费用砍掉了,全改成了顾客服务费用。孩子王整个企业,孩子广告一分钱不投,形象代言人一分钱不砸,但3000万会员,每个会员每年150元的服务费。
他宁愿拿钱去做会员服务费,也不去打广告做传播了。
还是刚才那句话,从打鱼到自己养鱼就不需要广告费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售后服务,注重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不管是顾家沙发、老板电器,还是华帝,都在这方面投入。未来做服务营销的可能是一个路数。 我接触的很多企业都是在走砍广告费,加服务这种趋势。
以上是中国市场的5大营销趋势,总结一下,未来要:
(1)从交易转向顾客经营。
(2)从卖产品,转向价值交付,还是要把价值做起来。
(3)产品一定产品要从多子多福走向魅力化大单品。
另外,我觉得营销的这几个基本服务方式要做调整:
1.大单品的建设。
2.顾客关系的经营。
3.产品结构的优化,推高卖贵。
4.全渠道覆盖,全渠道运营,导流。
这些营销手段会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