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明代团螭龙纹
明代晚期,万历至崇祯四朝80余年间,民窑青花瓷器(碗、碟子居多)非常流行一种图案,很随意的几道圈圈,草草几笔点染勾勒出一个长发飘飘的不明“动物”,简单抽象却颇具神采。
这就是晚明团螭龙纹的大写意画法,在晚明至清初民间很受欢迎。团螭龙画得酣畅淋漓,画法看似随意却不失法度,又富有变化。体现出了古代匠人娴熟高超的手工技艺。
我国古代龙的说法有很多,通常龙是指四爪有鳞有须有角的龙。未升天的龙谓之蟠龙,没有角的龙谓之虬龙,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谓之蛟龙,蛟龙是在朝龙进化时的一个物种,可以进化为真龙。
而螭属蛟龙之类,也没有角。故谓之螭龙,也叫团螭龙。螭龙应为鼍、鳄之属。古人认为,蛟龙得水,能兴云作雾,云行雨施。而水为万物生长之根本,所以,螭龙虽为凶猛怪兽,却也是吉祥瑞兽,预示着滋润万物、五谷丰登。
明代民窑团螭龙纹由中晚期到晚期风格是逐渐发生变化的,大体可分为龙形、人面、线条三个阶段。越到后期画法越写意,螭龙越抽象越符号化。
嘉靖年间的团螭龙纹保留着龙的身形四肢,比较形象,螭龙有的口吐雾气,有的嘴里含着仙草,十分生动。
到了万历年间,团螭龙纹大为盛行,螭龙纹也很有时代特点。这一时期,螭龙的龙头画得很像人脸,有的像戴了副眼镜,有的甚至有点像骷髅头。人面兽身,是这一时期螭龙纹的主要特征,看上去有点诡异凶悍。
到了明末的天启、崇祯年间,螭龙就画得极其抽象了,龙的四肢已经没有了,龙头也只能看出头发,寥寥几笔线条,完全符号化。不了解的人,根本看不出来画的是什么。
虽然,明末的团螭龙纹已经十分抽象,但仍然能看出来它的演化轨迹,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简约、流畅、抽象之美,极富时代特色。
“阿兰若处真道场,一切如来成正觉。”
客官,来,进来避雨,今夜的雨好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