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虚假环保”后的强势出击

6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称,5月30日至6月7日,督察组陆续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10省(区)实施督察进驻。截至6月25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共收到群众举报29245件,各地已问责1939人。已通报32起环境违法问题,其中,河南省被通报6起,江西省被通报5起,成为本次“回头看”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高发的重灾区。

督查下的“虚假环保” 

从目前的“回头看”通报情况来看,“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

早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有群众投诉云南昭通市垃圾处理站将生活垃圾运到昭阳区旧圃镇三善堂村、黑营村煤矿开采后形成的矿坑中,时间长达十余年。被投诉转办之后,承诺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整改。两年后督察组检查发现其存在明显敷衍整改问题,问题依旧未得到解决。

两年后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西沟门移民新村木器加工厂在此次“回头看”督查中,接到32件有效举报电话,喷漆味道浓重,噪声污染严重,而且没有任何环评手续。据了解,此厂在2016年的环保督查下已被取缔,但被查封后,根本没有停产

更令人不解的是,2017年9月以来,中卫市环保局曾先后4次叫停宁夏宇光能源违法生产行为并予以处罚,此次“回头看”转办群众举报后,中卫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督办后,该企业依然我行我素。企业胆大妄为的背后,暴露的则是监管的软弱无力。

此外,各督察组也在多地发现虚假整改的情况:石家庄市无极县敷衍整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查时群众举报的问题依然存在,地方反馈查处整改结果与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大相径庭;江苏省泰州市长江边倾倒数万吨污泥,两年未整改还变本加厉,政府承诺成一纸空文;宁夏石嘴山平罗太沙工业园有关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严重,政府依然敷衍整改,甚至假整改、真销号;郑州市金水区养鸡场藏身闹市,污染问题多年多不到解决,地方政府却放任不管,不了了之;广西梧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突出,政府十年不作为,整改未完成却公示申请销号……

环保政策形同虚设,处罚变一纸空文,“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现象在这20天的督查反馈中频频出现,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

各地出击强化整改

随着中央督察组的反复“巡查”,越来越多的“虚假环保”现象浮出水面,与此同时,迎来的是各地逐渐强化的环保整改

近日,山东省和淄博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文昌湖再挥环保重拳,86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取缔。这些企业不是整改、不是搬迁,不是提升,而是“连根拔起”。也就是说2020年后,在文昌湖将不再有化工企业。

此次重拳整治的化工企业,6月25日之前为企业自行清理阶段,25-30日为验收和强制清理阶段,逾期未按要求进行清理的企业,将依法依规给与强制关停取缔,涉及违法犯罪的企业门将依法移交司法处理。截至6月25日,86家非法违法化工生产经营企业中,已完成“两断四清”的企业84家,其余2家企业正在积极拆除设备或清理库存。

根据江苏省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全省沿海化工园区(集中区)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江苏将对沿海地区南通、连云港、盐城三市辖区内所有化工园区及园区内所有化工生产企业分别按照关停、转移、升级、重组对每个企业提出处置意见和实施方案,其中,验收总结阶段定于2019年9月。今年4月下旬,随着连云港辖区内的化工厂污染问题被曝光,几个化工园区内的企业接到通知要求停产整顿,而从5月初开始,多家上市公司亦陆续发布停产公告

除了化工园,国内对于其他园区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日前,天津市制定并公布了《天津市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其中,对于加快解决“园区围城”问题,依法对49个国家级和市级工业园区予以保留,对35个工业园区(集聚区)予以整合,对10个工业园区(集聚区)予以撤销取缔。

湖北省政府印发的《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方案》指出,湖北省将大力开展沿江化工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凡不符合规划区划或安全环保条件、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的现有化工企业,一律实施关停或迁入合规园区、改造升级。

为了确保完成“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VOCs)总量减排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治与减排工作方案(2018-2020年)》。重点推进化工、工业涂装、印刷、电子制造等重点行业,以及机动车和油品储运销等领域VOCs减排。到2020年,合成树脂、橡胶、涂料/油墨/颜料等化工行业VOCs排放量减少30%以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