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凭什么值70亿!
作者:魏晓
来源:蓝媒汇
罗振宇说,他一觉醒来,被上市了。字里行间,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其实,于他人而言,更不可思议的,而是一觉醒来,罗辑思维的估值都至少70亿了。
要知道,在2015年10月20日,罗辑思维曾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投后估值是13.2亿人民币。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罗辑思维的估值就翻了几番。
虽然罗振宇否认了社交媒体流传的罗辑思维上市计划,但针对70亿的估值,他可没有给出明确表态。
换句话说,他没否认这一点,倒是很模糊的说,感谢投资界看好,欢迎以合理的价格来投资。
那究竟什么才算是合理的价格。对罗振宇来说,这个价格当然是越高越好。
1
那么到底值不值70亿。
先看看这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罗振宇都做了什么。
2015年10月,《罗辑思维》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
2015年12月,罗振宇作为创始人,推出知识服务App“得到”;该年最后一天,罗振宇《时间的朋友2015》跨年演讲在北京水立方落幕。
2016年3月,真格基金、罗辑思维联合注资papi酱,总投资额1200万。后,先是罗振宇联合papi酱搞了一次广告拍卖,然后又退股撤资。
2016年6月,“得到”推出《李翔商业内参》等17个付费订阅专栏。
2016年10月,加盟《奇葩说》,与高晓松、马东、蔡康永下场打辩论。
2016年12月41日,罗振宇在深圳进行《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
2017年3月,罗振宇发声《罗辑思维》转型,All-in知识付费领域。
2017年4月,罗振宇与罗永浩来了次《长谈》。
2017年5月,罗振宇优酷全网独播《001号知识发布会》。同时,罗振宇宣布,《李翔商业内参》第二季更名为《李翔知识内参》,年费由此前199元/年变为0元/年。
总体一看,一个“得到”APP,再加上罗振宇的四处吆喝、演讲、出演节目等,让罗辑思维的估值从13.2亿,新增至有投资机构预计的目前70亿估值。
2
再看“得到”。
“得到”被罗振宇运作成为,知识付费的标杆,其本人也一直不竭余力地鼓吹知识付费。但市场并非尽如其意。
因为,知识付费的风口并未到来。在推出“得到”一年之后,连罗振宇自己都亲口承认,这一点。他说,内容付费,也是一个坑。
去年的这个时候, “得到”以《李翔商业内参》等内容创业产品试水付费订阅,来试图为内容付费开个好头,做个鼓风机。但现在,这个产品,免费了。
《李翔商业内参》鼓吹了一年之久的内容付费、知识变现,最终还是回到了老路上,依旧是传统的广告变现,由企业主最终买单。
从结果上论,内容付费,不免伪命题之嫌。
一来碎片化知识,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刷了那么多微博,终究没有成为专家。“得到”上提供的知识,按深度、长度来看,只能算是“轻知识”,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可能没那么大。
二来国内目前用户对于内容付费的意愿,是否强烈,其实所有人心中都是没有底的。
三来,即便被一时被文章打动,花钱付费了,但内容的质量能否持续维持较高水准,这是要打很大一个折扣的。
毕竟,内容生产,不仅是一个技术活儿,更是个体力活。
用户愿意付费阅读,核心的原因就是其内容的实用稀缺性,无可替代等。但内容从业人士都明白,一篇优质文章,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是没什么压力的,但是篇篇优质文章,达到能够付费的水准,则是非常难的。而一旦掺水,用户便会迅速抛弃。
3
市场是很现实的。一些内容付费产品短暂造势之后,然后便是迅速沉寂。"在行"行家接单剧减、“分答”的不温不火、“知乎live”的坑爹吐槽等等,没有哪一家平台再像去年那么底气十足,资本的热情也大幅度下滑。
知识付费一度寄托着互联网内容生产者的“诗与远方”,其改变过去依靠植入广告、自愿打赏的模式,而直接为内容本身明码标价,实现了分享者真正“凭手艺吃饭”,但新奇过后,公众的好奇心和消费热情被迅速透支,只剩一地鸡毛。
比如曾创下4000万元销售额的马东团队的《好好说话》播放率也从一度长期稳定的30%跌落至如今的10%。
“得到”的日子自然也好不到那里去。
根据罗振宇透露,“得到”的总用户558.48万,日均活跃用户45.45万,专栏周打开率63.1%,专栏日打开率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