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除了反腐看点,还揭开了报社的遮羞布
作者:李雪雁
来源:蓝媒汇
我只相信我所看到的。不过,你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相。
观众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
有人说,影视剧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对生活的原景再现,另一个世界是对生活的想象假设。而在影视剧想象假设的构思范围中,传媒行业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行业,媒体人也无疑是常被刻画的那一类人,他们光鲜亮丽,有着呼风唤雨能力,新闻报道对他们来说,往往得来全不费工夫。
不过,这样的描绘是媒体行业或者媒体人的真实状态吗?《人民的名义》或许能还所有媒体人一个公道。
赤裸裸的真相了!
不只在反腐情节上成为史上最大尺度影视剧,在许多细节领域的描写上,《人民的名义》也赤裸裸的真相了。
在最新一集的《人民的名义》中,为了应付上级领导达康书记的指责,光明区区长孙连城对下级做了这样的一番指示,他让下级立马联系京州日报的编辑,发表一篇关于达康书记意见的整版报道,如果报社不报道整版,直接就让起明年的订报任务的完不成。
要是这样的情节刻画放在一些热播的霸道总裁偶像剧系列中,可能也只会与“承包鱼塘”一样,成为人民茶余饭后的梗儿。
不过,作为区长,孙连城的这一番话却说到了许多媒体人的心坎里。因为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的传媒圈中,并不少见。
影视剧难得把媒体人的真实状态真正端到了荧屏之上,许多业内人士对此,纷纷大呼过瘾。都说媒体人会说话,但会说话的人,往往越不能多说。《人民的名义》这一个暗讽,来的是时候,不是媒体不作为,而是传媒圈远没有过去电视剧想的那么好混呀!
大热必有因
作为反腐剧回暖潮中率先立项者,《人民的名义》开播还不到一半,就已经走上了爆款之路。这样的战果,绝不是光有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就可以得来的。
要说其根本原因,只需五个字就可以形容,真实接地气!
《人民的名义》刚刚开拍的时候,导演李路表示对其就只有一个要求: 要上接天气,也要下接地气。
而从目前的播出状况来看,这个要求履行的不错。开篇小官赵德汉的巨贪,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特别是2.3亿的花式点钞,差点没亮瞎观众的眼。不过更深的了解,就会发现他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有原型的,看似夸大的贪污量只贪官们的日常真实写照。
除此以外,剧中的官民关系、官场的斗争,例如所谓的官场生态平衡,信访设难等,其实都是大多数人在现实中也会遇到的。
有业内人士就说,《人民的名义》其实展现的都是社会真实的一面,但它作为影视剧比日常现实高超的一面是,它展现的是社会众生相。也正是因为这些囊括大量事实、接地气的内容,才让《人民的名义》有机会成为一部现象级大局。
对于《人民的名义》吸引点在哪儿的问题,从目前相关媒体所了解的数据来看,60%以上的观众是因为其真实性而喜爱,他们认为它还原了真实的反腐生态,可以照见现实,引发人们的深思;剩下的一部分人是被有内容的故事结构或者演员设置所吸引。
可以说,每个人都对真相有一丝探究,《人民的名义》选择反腐这样可以推动社会讨论的题材来进行创作,其剧情内容设置的真实性可能够引发共鸣。
光鲜背后总有心酸?
其实,以往电视剧中涉及媒体,甚至以记者为主角主线的电视剧都不在少数,但能引发行业共鸣的却寥寥无几。而这次《人民的名义》明明只是一部反腐剧,就对报社安排的一两个镜头,却让众多传媒人心有同感。
说到底,这还是因为过去电视剧中所表现的媒体圈并不是真实的。
纵观之前的电视剧,媒体人往往都是光鲜亮丽的白领,他们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决定新闻报道等等内容,运气大多都极好,永远能赶上突发事件,仿佛在传媒圈,并没有体系化的规定,有胆就能上。
就像电影《搜索》中,叶蓝秋“公车不让座”视频被放上网后,引起轩然大波。之后也蓝秋拍摄了道歉视频,姚晨扮演的记者陈若兮可以不通报上级,直接暗自决定压下道歉视频,这才有了后面的情节。可在真正的媒体中,区区一个记者,又怎么能不汇报就独自压下视频,这未免也能耐过大。
同样,电视剧《青瓷》中女记者曾真接到线报后,既不用汇报上级,也不用组织同事,独身一人直接冲到案发现场,还能得到相关警方的配合,这样的剧情,不管是从环节设置上还是人员安排上,都与现实大相径庭。
其实,许多影视剧为了追求影片效果,往往夸大记者个人的能力以及新闻事件发生的概率,英雄化的描绘反而让媒体人显得很假大空,比较脱离现实。这也让许多观众对传媒行业产生了很大的误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行行出状元,行行也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传媒圈而言,它的日子远没有影视剧描述的那么好过!
更多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