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受益良多”:此三事该糊涂,此两事坚决不糊涂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
自古以来我们就知道中国有“大智若愚”、“傻人有傻福”的说法,这些说法跟“难得糊涂”一样,就是说做人要在该糊涂的事情上糊涂,在不该糊涂的事情上坚决不能糊涂。
真正人生的高境界糊涂,其实是“装糊涂”,是一种不计较、从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一直以来我们成长的环境以及接受的教育,都是在让我们“明是非”、“辨真理”。以至于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聪明”的做事习惯。
这种习惯跟一个人的性格没有太大关系,即便是一个天资愚钝之人,也能够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成长阅历来让自己“聪明”起来。
可只有经历了过半人生,一切大彻大悟之后才会明白:人生高境界,莫过于“难得糊涂”。
这种糊涂并非是不明是非、不辨真理,而是洞察世事,看透尘世的一种宁静与置之不理。真正懂得“难得糊涂”的人,能够站在生活之外来观察生活,从而不去过多计较得失便能过得更加快乐。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为人处事上做到“难得糊涂”,那么他至少会在这3个方面受益良多。
首先,能够避免矛盾和纷争。
我们生活中的多数矛盾的发生,往往都是因为对一些小事情过于计较造成的。如果在一些小事上采取难得糊涂的态度,不去计较小摩擦、小利益,自然就容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次,可以让自己心态更加平和。
跟人交往、处世的关键就是要心情愉快,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难能真正做到,因为我们的心情总是会受到人际关系的牵制。心态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而难得糊涂的处世态度,则可以让人心态更加平和。
最后,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难得糊涂的做事方式,无非就是在给人方便,自然也就对自己也方便了。两个过于精明的人在一起,就像两只酣斗的公鸡一样,非要分个胜败输赢来才行,这于人于己都不会有什么益处。
虽说“难得糊涂”的处世行为习惯能够给我们带来诸多益处,但也不代表说我们对所有事情都要“装糊涂”。
因为“难得糊涂”的本质意义,是指该糊涂的事情要糊涂,不该糊涂的事情坚决不能糊涂。
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这么三件事情该糊涂,有两件事情是坚决不能糊涂的。

该糊涂的三件事:鸡毛蒜皮之事、无端揣测之事、闲言碎语之事

一个人要做到难得糊涂,就应该具备宽容的美德。有了宽容之心,你便完全可以不用对那些鸡毛蒜皮之事过多计较。
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往往都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如果过于计较,那么你不仅会失去宝贵的时间精力,就算“获胜”了,还是无法改变你的生活现状。
至于无端揣测之事,因为缺乏事实依据,就更加没有必要去计较在意了。这种无端揣测的事情,就算你计较了可能也不会有任何结果。纯粹就是在浪费表情,还不如付诸一笑。
而那些闲言碎语之事,我们大可不必跟他人争辩。既然是“闲言碎语”,那么自然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谣言而已。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要豁达一些,假装糊涂,不必在乎。

不糊涂的两件事:违背原则底线之事、有损他人利益之事

正所谓“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有些事情我们可以豁达一些,用包容的心态去“难得糊涂”一把。
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是坚决不能糊涂的。而这种大是大非,大致有两类事情。
第一类就是违背原则底线的事情。
古人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很多人在面对一些金钱的诱惑时,不能克制自己的贪婪,于是就用“难得糊涂”作为掩饰的理由和借口。
这不是“难得糊涂”的表现,而是“故意糊涂”。是在给自己找个理由,好让自己心安罢了。
第二类就是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
前面我们提到过,难得糊涂的处世态度是先“与人方便”,而后“与己方便”。
如果有些事情你明知道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还去做,然后用“难得糊涂”来给自己做盾牌,那就是真的糊里糊涂了。
尤其是一些位高权重之人,在这两类大是大非的事情上更加不可以糊涂。

写在最后

一个人的宽容度量,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只有度量越大之人,才会有可能攀上更高的人生山峰。
宽容,其实就是不去过多计较得失。
人们常说:“原谅使人快活。”如果你能够保持宽容之心,做到“难得糊涂”,那么你就会处于一种快乐、轻松的心境之中。
这种心境会让你心胸豁达,为你今后的成功奠定下夯实基础。
“难得糊涂”的做事方式,理论上来说也是一个人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良好习惯。
面对一些无须计较之事,可以“糊涂”一下;而面对大是大非之事,又要做到坚决“不糊涂”。
这种习惯,非一日可成,却又极为重要。
最后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做结尾,与君共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