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很常见的红薯 被她拿来开粉坊 竟成赚钱宝贝纯入10万


1月1日,在河南林州市合涧镇的一个农家作坊,几名妇女正在用棒槌敲击着冰冻的粉条,一杆杆消融后的粉条在耀眼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这些粉条是刚从冷库搬出来的,经过冰冻这道工序后洗出的粉条才能口感筋道”,粉坊老板王艳红介绍说。

45岁的王艳红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可在生活和做事上,绝对称得上一个“女汉子”。成家立业后,她不甘过着“锅碗瓢盆,田间灶台”的生活,跟随丈夫一起到舅舅经营的农业合作社做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没出过远门的王艳红开阔了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儿时常啃的红薯窝窝头摇身变成了粉皮、粉条等多种食材,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且价格不菲。

在舅舅经营的农场,王艳红常在粉坊打下手,头脑活络、勤快的她很快学会了做粉条,而且还是一名好手。给人干不如给自己干。四年前,王艳红和丈夫回到老家,在镇上开起了这个红薯加工作坊,立志要将家乡的红薯成为自己赚钱致富的宝贝。本着和气生财的经营之道,本份和善的夫妇俩将粉条加工得又快又好,粉条作坊很快在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得到认可。

“今年,瞅着红薯深加工生意不错,俺就建起了几十平米的冷库,还更新了红薯加工设备,这样一来,前来找俺加工红薯的乡亲们比往年增加了许多”,王艳红说。她的作坊既代乡亲们加工,收取一定的加工费,同时也加工销售成品粉条。

在粉坊,一位前来购买粉条的顾客告诉摄影师,这个粉坊的粉条是用纯红薯粉制作,也不添东西,口感很劲道,他经常来买,已经是这里的常客了。图为一名顾客在挑选粉条。

王艳红说:“俺家粉坊的生意之所以这么好,主要是周边村镇的乡亲们种的红薯多,不愁货源,才使俺有了足够的底气。因为都是乡里乡亲,在货源的品质上都能保证,所以俺才能做出好的粉条来。”图为刚从冷库内搬出的粉条,一名女工正在将上面的冰敲掉,然后进行晾晒。

自从粉坊开张后,每逢繁忙的做粉季节,粉坊最缺的是人手,王艳红就从村里找来几个因故无法外出打工的姐妹,帮助自己一起干,让姐妹们有了收入,粉坊也提高了效益。“虽然我是小本生意给不了大钱,但最起码姐妹们有活干了,比坐在家里闲着强。”图为一名女工将粉条推出冷库。

“因为都是打零工,我给姐妹们的工资是一天40到80元,根据工作的技术高低和劳累程度确定。我们现在的规模是一天加工3000斤左右的粉条,这样一个加工季也能挣到10万元左右的纯利,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家乡的红薯真成了我赚钱的宝贝,”王艳红说。图为挂在室外晾晒的粉条,晒好后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