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骨散(古代经典名方1069)专退骨蒸潮热

清骨散出自《证治准绳》。清骨散所治之证乃阴虚生热,热扰内外所致。阴虚生热,热蒸内外,则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虚热内生,热灼阴津,则形体消瘦;虚热上扰,则两颊潮红;虚热迫津外泄,则盗汗;虚热充斥四肢,则手足烦热;虚热伤气,则肢体困倦;舌红少苔,脉细数,皆为阴虚生热之征。治当清退虚热,凉血养阴。

方中银柴胡性甘苦微寒,直入阴分而清热凉血,善退虚劳骨蒸之热而无苦燥之弊,为君药。知母泻火滋阴退虚热;胡黄连入血分而清虚热;地骨皮凉血而退有汗之骨蒸,三药俱入阴退虚火,以助银柴胡清骨蒸劳热,共为臣药。秦艽、青蒿皆辛散透热之品,清虚热并透伏热使从外解;鳖甲咸寒,既滋阴潜阳,又引药入阴分,为治虚热之常用药,同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并防苦寒药物损伤胃气。本方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兼顾滋养阴液以治本,并收退热除蒸之效。

临床应用以午後或夜间潮热,骨蒸心烦,两颊潮红,手足心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临床,清骨散用于治疗肺结核、小儿夏季热、创伤性发热、内分泌失调发热、产后发热急性白血病不明原因发热等病症。随证加减:若血虚明显者,加当归、熟地黄,以滋补阴血;若阴虚明显者,加麦冬、玉竹,以滋养阴津;若内热甚者,加生地黄、赤芍,以凉血清热;若大便干结者,加阿胶、大黄,以补血通下等。

临床运用注意事项:①阴虚与骨蒸,依据虚火不降,阴液无以内守,以降火为先,骨蒸潮热不除,滋阴难以见效;②患者常有各种兼症,均应分别随症加减对症之药,组方仍以清降虚火为主;③不同病因的发热,剂量应有差异,迁延日久或热伏骨髓,或骨蒸潮热重者,剂量宜大,以方中青蒿为例,可多达30克。新病轻症及产乳者,多用常量;④本方退热作用较强,而滋阴作用较弱。若阴虚较甚、潮热较轻者,不宜使用;⑤清骨散以清虚热药为主,易伤正气,中病即止,不宜长时间应用;⑥湿热内蕴者慎用。

清骨散与青蒿鳖甲汤皆能治疗阴虚发热。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鳖甲为君,配伍生地、知母,是养阴与透邪并进,治热病伤阴或温病后期,邪伏阴分之证,无汗;清骨散以清虚热药物为主组方,治阴虚内热之骨蒸潮热,盗汗。

(0)

相关推荐

  • 长期低热、身体烦热的病例

    去年冬天的时候,一位市里的男性患者过来就诊,主诉自己每天低热总是感觉身体燥热,总是有一种热势消退不了,体温计测量温度总是持续在三十七度至三十七度五之间,也没有感冒的症状,就是持续的低烧,到医院检查,拍 ...

  • 顾兆农新加鳖甲骨蒸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配方组成]龟甲30克(先煎),鳖甲30克(先煎),生地 黄24克,麦冬18克,北沙参20克,何首乌15克,牡丹皮 12克,地骨皮12克,白薇3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 青蒿10克,肉桂1.5克 ...

  • 阴虚潮热--青蒿鳖甲汤---沈绍功书

    阴虚潮热--青蒿鳖甲汤---沈绍功书

  • 中药青蒿的配伍应用与药对禁忌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气香.入肝.胆经. [功效]清热祛暑,凉血除蒸.本品苦寒气香,既能祛暑热.泄肝胆实火,又能疏泄阴分伏热而除蒸,为清暑热.凉血.除伏热骨蒸的常用药. [配伍应用] 青蒿白扁豆 ...

  • 长期低热、身体烦热的治疗心得

    经常接诊一些患者,他们以身体发热为主诉,但他们所说的发热并不是因为感冒着凉导致发烧这种发热,也不是身体里热炽盛,口渴喜冷饮这种发热,而是一种热势绵绵,久不消退,测量体温数值并不太高,但却总感觉身体潮热 ...

  • 跟我记方剂21-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虚热,即阴虚发热,可以体现为真正的发热(一般表现为低热),也可以是自觉发热,即所谓的"骨蒸潮热".从中医病机上讲,这是虚实夹杂的热证,虚热的热性虽不彰,但素体阴血亏虚,无力灭之,常 ...

  • 背热产生的根本原因 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立方依据

    王彦刚以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加减治疗背热经验 背热是指背部感觉发热的一种症状,后世称胸背热,项背热[1].<医学入门>则称背热.王彦刚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王教授认为肾 ...

  • 济川煎(古代经典名方1063)治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

    济川煎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原条文为便秘有不得不通者,凡伤寒杂证等病,但属阳明实热可攻之类,皆宜以热结治法通而去之.若察其元气已虚,既不可泻,而下焦胀闭,又通不宜缓者,但用济川煎主之,则 ...

  • 小续命汤(古代经典名方1032)

    小续命汤出自<千金要方·卷八>.此方由12 味药物组成,治疗中风效果佳,备受历代医家推崇,遂得"续命"之名. 小续命汤重视风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治法为"治风活 ...

  • 苓桂术甘汤(古代经典名方1019)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第六十七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十六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十七条. 苓桂术甘汤用药四味,组方严密.方中茯苓健脾养心,利水渗湿. ...

  • 105.古代经典名方(第一批)

    105.古代经典名方(第一批) 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 ...

  • 半夏泻心汤(古代经典名方1007)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149条文和<金匮要略>第17条. 半夏泻心汤是脾胃名方,本方的特点是"辛开.苦降.甘调",辛开胃滞(法半夏.干姜), ...

  • 清心莲子饮(古代经典名方1041)

    清心莲子饮为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之名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文为治心中蓄积,时常烦躁,因而思虑劳力,忧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浊,或有沙膜,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过度, ...

  • 枳实薤白桂枝汤(古代经典名方1022)

    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中的第 5 条. 1.组成药物性味功用 (1)枳实味苦.辛,性寒:以苦为主,辛为次.入心旨在降浊行气,兼以清解. (2 ...

  • 古代经典名方剂量换算

    古代经典名方剂量换算

  • 两地汤(古代经典名方1090)治疗先期量少

    两地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卷上.为治疗阴虚内热妇科诸病之良方. 两地汤中生地滋阴清热凉血:地骨皮泻肾火.清骨中之热,骨热是由于肾之热,清其骨髓,肾气自清,且不损胃气:玄参.麦冬滋阴壮水:阿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