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武庙,独树一帜的石庙——贵州12日之安顺(13)
★旅游地点:贵州安顺武庙
抵达武庙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傍晚,本以为只能吃一个闭门羹,谁知道武庙的开放时间居然这么长!
后来才知道,人家是二十四小时开放不闭馆的,可见安顺武庙在安顺人的心中是颇有地位的。
走进去的时候,我们多少还有点心虚,毕竟天色已经不早了才进庙参观,人家不定是要嫌弃的。没想到迎上来的工作人员挺热情:“进来,没事,免费参观的。”
果然不愧是关帝庙,连工作人员都这么忠厚。
其实祖国大地文庙武庙并不少见,不过安顺的这座在武庙中还算是比较出名的。明洪武年间始建的时候,武庙叫做寿亭侯祠。重修于清康熙五年,当时的贵州提督李本深供春秋祭祀圣帝君,改名武庙。我们下车走了一小段,就看到一座牌坊,上书“文武圣神”。很是纳闷了一会儿,关帝虽然有一把美髯,但顶多也只能算是个儒将,文武圣神不是有点过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不远处就有一座文庙。
乾隆年间,建观音楼,光绪年间,当时的贵州提督徐印川拆除宫墙,改建了五间厅房,民国八年时,当时的县知事唐希泽改成武庙为关岳庙,并进行了修缮,始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不过,安顺人一直称之为安顺武庙,文物的碑牌也是这么刻的。
进了大门,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四周摆放着很多盆栽绿植,可见这里的工作人员是很懂生活情趣的。
与文庙类似,武庙也有泮池,不过并非圆形,而是八菱形,仿佛是一个八卦图的外形,在泮池中想必也是极少见的。
中轴对称的布局即使规模不是很大,也显得很严谨庄重。整体上,武庙呈长方形,是石墙围护的三进四合院式石木结构建筑群。当年,安顺古城的四大石庙中,就有武庙的名字。其最为人称道的,是大殿内的三十六根整料石柱,这是大殿的主驾,其中最高的石十一月高达14米。不说建筑工艺之精,就是取材难度之大,也是让人称奇的。
大厅里,是庄严威武的关公坐像,牌匾上书四字“万世人极”。虽说关公在桃园三结义中只是排行老二,可是他在后世受的供奉,可比他那位老大哥刘备多得多了。红脸的形象,是中国古代脸谱中对忠义的画像。
两侧是关平和周仓,还有两幅用蜡染技艺制作的蜡染图,“祈福平安”、“招财进宝”,制作精美,也极具安顺特色。毕竟安顺蜡染,那可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后面是观音楼,可能这幢楼是有开放时间,或许只有重大节日才开放,我们只能看到大门紧闭。
从窗口隐隐绰绰只能看个大概,心里有点痒痒。据说里面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的刘备、关羽、张飞三面巨大的安顺地戏面具呢!
关羽威震华夏,甚至连曹操一度也产生了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当然,这位猛将一直是曹操的心头爱,可惜刘备笼络人的手段着实高得很,即使身上曹营,关羽也一直心在汉。后来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关羽后方,糜芳等人背弃关羽,同时在与徐晃交战中失利,最终兵败被杀。
但是他去世以后,却逐渐被神化,民间尊称其为关公,而历代的朝廷也多有以褒封,清代更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被尊为“武圣”,竟然被拔高到与文圣孔子齐名的地位。
尽管人家没有闭馆,不过作为唯二的两名参观者,实在也不好意思过多逗留。再加上管理人员还热情地劝我们敬柱香,只能敬谢不敏(关帝不是我的信仰啊),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自由行:贵州安顺武庙
3月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