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刚振 || 跟父亲学插秧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跟父亲学插秧
文 | 周刚振(陕西商洛)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算是个乡村能人,他不但人缘好,且什么苦也吃得下,在方圆十多里地,都有很大的威望。
舍得出力受苦的父亲为了填饱一家人的肚子,他常常起早摸黑地在河滩上刨着,千十斤重的大石头,在他眼里简直是“不值一提”或是“小事一桩”,用木杠指挥得乖乖如赶羊儿一样,见我一旁看磁了眼,父亲便朝我喊:“振娃子,快朝杠子底下支枕石。”我猛一惊变灵性了,忙抱一块石头吃力地往杠下放,放好了父亲就用劲撬,可石头竟如扎了根一样,死活也撬不动,我困惑地瞧着大石头,又瞧父亲,父亲满脸微笑地对我说:“娃呀,你还小,根本就不懂得啥是杠杆的原理。”
“……”
“它就是支点离物体越近,撬东西时就越省力,你看你现在支的这枕石是不是离石头偏远了点,所以撬时不仅费力还不容易撬动。”
“哦,我知道了,父亲。”
我忙弯下腰用吃奶的劲把枕石往里头挪,等支稳了,父亲把木杠的这头轻轻一压,石头就很听话地翻了身。
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杠杆原理。
几块大石头硬是在父亲的汗水中,圈起一小块块田地来,捡去沙土里的石子,再去远处一担一担担来土,面上尺把厚,一块很像样的人造田就诞生了,然后父亲忙着引水灌之,脱成精脚片淌入水里,我也跟下水,感觉脚心怪痒痒,好爽呀!那种说不出的受活劲简直就能把人美死,用脚踏,用锄板挖,汤汤水水,稀稀啦啦,不大功夫,就整平了地面,然后父亲就坐在田埂上美美地吸了两锅锅旱烟,等过足瘾,就开始下地插秧了。一撮撮秧苗苗在父亲手里如玩游戏,眨眼间眼前就绿莹莹一片了。父亲插秧的手艺的确不是吹哩,横看、竖看、前后左右看都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自豪地说,这是他做的诗。我听了倒觉新鲜,于是也去学插秧,可咋样也插不稳,插入泥土中的手刚一松开离了水面,秧苗也随之倒下浮上水面……
父亲看到我插的秧就笑了起来,说:“别看这插秧简单,也得有真功夫。娃呀,你记着,人这一辈子,不管做啥事都得要有恒心和毅力。”
父亲的话,使我暗暗地下了决心,我试着用他教的法子插了一会,果真学会了。如今,父亲早已离开我们20多年了,可他当年的谆谆教诲还时常在耳际回响,正是那年跟着父亲学插秧,给了我人生莫大的启迪,也给了我今天做人和做文的支点。
周刚振,男,陕西商州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曾有作品在《延河》《三秦都市报》《劳动周报》《商洛日报》《中国诗乡》《诗友》《乡土诗人》等三十余家报刊发表,有30余篇(首)获国家级各种征文奖,并入选多种选本中,现为《三秦广播电视报商洛版》文艺版编辑。著有诗文集《岁月如歌》一书。
最新征稿
2017年5月1日开始,〈嘉年华时光〉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开展“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有奖征文大赛,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优秀征文展播、文稿质量、读者阅读和评论等,最终综合评选后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除丰厚奖品外,额外给一等奖作者赠送一幅书法作品。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温馨提示:因来稿增多,经〈嘉年华时光〉编辑部讨论决定,以后同一作者的来稿每月择优只编发两篇,恳请大家对自己的原创作品再三修改完善以后,附作者简介、个人照片、联系方式(微信号)等投到指定邮箱。切记,请不要一稿多投!感谢各位读者、作者朋友长期以来的关注支持!
〈嘉年华时光〉平台实行赞赏即稿酬。即所有入选的各类原创稿件发表时全部打开“赞赏”功能,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编辑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