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独立女性”隐藏在中国童话中
文丨JQ姜姜 · 主播丨大超
一提到童话,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之类的西方作品,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整理成册的童话集《民间童话故事选》。
相较于公主故事占比较大的西方童话,中国童话作品更利于读者自我价值感的培养。什么是自我价值感呢?
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重视,在团体中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有此情感体验者通常表现为自信、自尊和自强;反之,则易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
东西方童话情节对比
《格林童话》中比较经典的公主故事《灰姑娘》和《白雪公主》深受孩子喜爱,可是细细探究,使这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生出现转机,走向幸福的关键所在。
并不是她们自己主动的反抗或努力,而是逆来顺受的默默忍受与等待。在忍受与等待的过程中,她们都以柔顺善良的性格,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她们的美貌,等到了自己人生的拯救者——一位王子。
在两性关系中,灰姑娘和白雪公主都扮演了“等待者”的角色,而王子无一例外,扮演的都是“评判者”与“拯救者”的角色。
并不是所有女性都能够获得拯救,那些受到拯救并且过上幸福生活的灰姑娘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她们的外貌和性格特征都符合王子的审美标准,她们的好与坏,她们是否有资格获救,都由王子们来评判。
王子首先是女性美与好的评判者,其次才是带领那些符合标准的女性步入幸福生活的引领者与拯救者。
在《民间童话故事选》中,有这么一篇故事《盘三哥开山》:盘三哥和妻子盘三嫂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山庄里,一座大山阻隔了通往外界的道路,村民们出行非常不方便,日子也过得比较清贫,饱受干旱的困苦。
盘三哥对于眼前的困境一筹莫展,在这时,妻子盘三嫂安抚了丈夫的情绪,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三哥,不要急,不要忙,好事还要经常看,请你到这里来歇凉,我们细细谈家常。”
她用手指着山水问盘三哥道:“这边和那边只隔一座山;我们把山挖掉,河水不就流过来了吗?”最后夫妻二人感动了上天,一只神龟驮走了大山,改善了全村人的生活。
在《苹果姑娘》中,妻子为了改掉丈夫柱儿懒惰的毛病,以唱歌的方式来告诫他,并且佯装离开,吓得丈夫立马跪下,保证一定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在苹果姑娘的监督下,柱儿最后果真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劳动汉。
“言说者”还是“倾听者”?
对比两国童话中的女性形象,我们会发现在困难面前,两种女性选择了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方式。
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福柯在他的理论中输入了“话语”与“权利”分析的理念,后演变为两性关系中的“言说者”与“倾听者”。
在两部中国的童话作品中,女性都扮演了“言说者”的角色。一个带领着丈夫走困境,改变了整个村庄的现状,另一个则在丈夫良好品质养成的过程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我们的印象中西方女性不是更加坚强更加独立吗?让我们从两个地域的文化源头出发来探究其成因。
《理想国》中的女性观:古希腊是西方文化和法律的发源地,是探究西方思想逃不开的话题,提到古希腊,就不得不提柏拉图,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在《理想国》中有着集中的体现。
在《理想国》第五卷中,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的对话来阐发关于女性教育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女性虽然在能力上比男性稍弱,但是二者都具有同样的天赋,因此都应该平等地为社会做贡献,而同等为社会做贡献的前提就是为二者提供相同的教育。
在古希腊社会,女性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因而社会所实行的教育制度也是仅限于男性适用的教育制度。
女性在生理上、心理上和各方面能力上与男性存在差异,以训练男性的方法来训练女性,会导致女性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产生不适应,使教育的成果大打折扣。
再次,由于女性使用的是与男性完全相同的教育模式,女性对于教育的实现就演化为一种对男性的模仿。女性只有将自己"男性化",才有可能获得等同的教育效果。
看似是在追求平等,但结果恰恰是女性丢失了自身特点,很难创造女性独有的价值。
一个从受教育开始就在模仿别人,而没有建立起自身价值感的人,是很难产生自我认同的,也就是不自信。
这类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不知所措,不会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想法,而是被动等待,就如同灰姑娘等待王子的舞会,白雪公主等来王子的吻。没有外界的帮助,他们的生活就会被更加强势的人所主导,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所发展。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儒家和道家赋予女性的价值反观中国,儒家从孔子、孟子到荀子,逐步完成了儒家在思想源头上的确立。
先秦儒家女性观注重对女性的角色要求,在家庭中女性要做好母亲、妻妾、女儿等角色,在社会中也有具体而严格的规范。
由此可见女性在一个家庭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的行为受到种种制约,但正是这些规范,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女性的重要价值,从侧面反映出对于女性价值的肯定。
先秦道家的女性观则从老庄追求的自然无为出发,更加肯定人性本真的面貌,崇尚女性的阴柔,充满对母系社会的向往。
《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太平经》亦云:“男子,阳也,主生;女子,阴也,主养万物。……天下凡事,皆一阴一阳,乃能相生,乃能相养。”
阴阳或男女两性在生命缔造过程中缺一不可,这表明他们具有同等的自然价值。
道家并没有将女性的价值仅限定在为男性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上,而是同时给女性指引了一条实现自我的解放之路,那就是修道成仙以实现精神上的超越。
可见,中国自古以来的主流思想都对女性本身的价值给予极大的肯定。
投射到童话当中,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民间童话中的女性角色自我价值感更加强烈,在人格主题的诠释当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直以来西方童话的流行让人们忽视了本民族童话的发展,简单的故事情节让人们没有看见童话背后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精读,钻研,擅思,方可让精彩的作品更加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