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奉天诗刊:散文天地》作者:宁业龙 老井
老井
文/宁业龙(江苏)
乡下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几乎看不到儿时的记忆印象。我前些日子携儿孙回乡祭祖,在百变中寻到唯一保留原态的那口老井。
老井的讲坛是用坚固的龟山青石雕凿而成,外形像个巨大的六角螺丝帽。我轻轻地抚摸它,手感清凉,心里却涌上一股热流。躬身向井内探视,井壁仍旧是那些紧紧偎依存在八十多年的石块,一样的湿润,然上面青苔更加茂盛,显得有些沧桑,然却有似曾相识的亲切。老井安然无声,一定是在翻检自已往日记忆中的面容,辨别是哪位久别的乡亲。季值盛春,老井被各种花卉和绿色植物包绕着,一只蝴蝶或许是采花儿劳累之后,落在井坛沿上小憩,也似乎在端详判断眼前的陌生人,“是回归的乡亲,还是旅游的客人?"我静静地,一动不动,一声不吭,与蝴蝶、老井,“黙视成三人。"
老井的历史不是很久。听长辈们说,日本鬼子攻占巢城时,我的前辈被迫“跑反",从巢县北门草城逃迁来的,返城不得,定居下来后遂掘此井。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老井是这样的:井口略高出地面,没有井坛,只是用几块青石条围圈起来,以便人站在石条上用木桶打水,一不留神就会滑落井里,胆小的人还真有点害怕。不过听大人们说,挑水是成年男人的活儿,双脚可跨在井口打水,然不让女人这么做,说是“井有神,要敬重”。每年春节吃年饭前,村上的长者要代表全村人给井神敬香、上贡品的。六十年代后期,社会倡新风,村民破迷信,年轻人不再信神。女人也允许到井上挑水,井边洗衣了。公元一九六七年,全村人出钱出力,把老井改造一新,变成混凝土井坛,不在担心挑水落井了。
老井的泉源来自巢湖地下水,水质非常纯净,适合人饮用。夏天直接饮井水,你会感觉清凉解渴后,还有一丝丝的甜味。难怪五六十年代,来自各村各户修筑圩堤的人们,跑几里路来我们村上挑水饮用。每年夏日,姑娘小伙们干完农活后,总喜欢到井边打一桶水,用汗巾洗把脸凉快凉快;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成群的跑到瓜地里摘来许多甜瓜,用清凉的井漫泡一下,然后把瓜在膝盖上咔嚓一下砸开,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在没有冰箱、空调、电风扇的年代,井水就是全村人降温消暑的法宝了。……
时代进步了,自来水下乡了,老井也光荣地离休了。但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一直像崇敬革命前辈一样地不忘老井,情感永恒!
创作于南京2021.8
作者简介:宁业龙,安徽巢湖人,江苏作家、摄影家,军旅生涯二十多年,七次荣立三等功,在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短、微小说、散文、诗歌四十多篇,写作专著三十万字,参与电视剧等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