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遭受不少非议,齐白石山水画有多高?

齐白石的木匠出身和近“八大”的冷逸画风使他在当时的北京画坛备受冷遇。其立意独特的山水画更不为时人所接受,甚至被人攻击称是“野狐禅”。即使是在陈师曾、徐悲鸿两位挚友的大力推介之下,也未能改变其山水画受冷遇的现状。

然而,在2017年年底保利秋拍上,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屏》以4.5亿元起拍,经过多轮次的竞投,最终以9.315亿元成交。这组作品,1925年,齐白石为送给民国年间北京名医陈子林作为贺寿礼创作《山水十二条屏》。自1958年开始被白石老人的入室女弟子郭秀仪与其夫黄琪翔收藏。

超览楼序集图卷 齐白石 无年款36.1×132.4cm 手卷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纵观齐白石一生的艺术创作,大写意花鸟画占据着主要地位且传颂度高。相较之下,他的山水画却一度不被时人理解甚至还遭受不少非议。齐白石曾自题“余画山水,时流诽之,使余几绝笔。”世人与市场的不认可,使得齐白石的山水多为真正理解自己艺术变革的知己、友人所做,这也是导致今天齐白石的山水画体量较少的最主要原因。但恰恰是这些山水画最能显现齐白石艺术的独创性与超时代的革新性,其中更是不乏艺术巨构。

放风筝 齐白石1905年 81.5×39.5cm 轴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02年齐白石开始了为时7年的远游,期间先后游历了陕西、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江西、广西、广东、香港等地,沿途真实、鲜活的山光水色是刻板的程式规范远不能比拟的。

借山图之四洞庭君山 齐白石 1910年 30×48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1902年至1909年的“五出五归”成为了齐白石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更为其山水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数年间,行万里路的齐白石饱览了大半个中国的山河美景,远游途中积攒了大量的山水写生画稿。远游归来后,他根据写生画稿所创作的山水画,构图新颖、立意独特,画面中的真山实水大大提高了其山水画的生命力,展现出不同于早期山水画的全新面貌。

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条屏 齐白石 1932年 138×62cm 轴 纸本设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齐白石的山水画,是一个介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世界,是遥远的桃源仙境与批评的田园牧歌相融合的笔墨天地,是他内心对自然、对生活的种种怀想与感悟。

具体而言,齐白石40岁之前创作的山水画习惯上被划为风格的早期。现存最早的齐白石山水画应为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山水人物图》,上款为“凤鸣”,钤“齐伯子”、“名璜别号濒生”印。

芥子园画谱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总体而言是仍未脱《芥子园画谱》的束缚,构图仍嫌刻板,个人风貌尚未生成。

中晚期山水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的方面:一,山水画创作基于丰富的写生素材而生动有致。第二,作品构图单纯,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余近来画山之照,最喜一山一水,或一丘一壑。”第三,笔墨简练,如山水造型现有层峦叠嶂之态,纯以水墨,极少皴擦,及至晚期则笔锋更大,侧锋平涂更多,他曾自谓“……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即或画山居图,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可知这些变化并非来自画家的空想,而是具有现实根据的迁想妙得。至中年开始,齐白石的山水画就受到画坛保守势力的非议,但他坚持己见而毫不动摇,显示出艺术大师特有的执著和坚忍不拔的品格,正如其在作品上的题诗“渡湖过海不知休,得遂初心纵远游。行尽烟波家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

客桂林造稿 齐白石 1905年 33.5×40.5cm 图片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四季山水十二条屏——一白高天下 齐白石 1932年 138×62cm 轴 纸本设色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石门二十四景之棣楼吹笛图 齐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册页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石门二十四景 齐白石 1910年 34×45.5cm 册页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山水四季屏之秋 齐白石 1919年 132×32cm 轴 纸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浅绛山水轴 齐白石 1902年170×90.5cm 轴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万竹山居 齐白石 无年款 102.5×49.5cm 轴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自临借山图册之竹霞洞 齐白石 1927年 25.5×20cm 册页 纸本设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