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感悟:只有忠于自己的内心,才能收获长远的发展

小贝求职致力于成为一家有强烈使命担当和价值情怀的领军教育集团,已帮助800+海内外商科学子斩获满意的offer。我们将以拳拳之心,争做全球职业培训教育的实践者、领航者。关注小贝,你能得到关于泛商科和金融求职的一切!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小贝学访谈员的第五期,这期节目我们请到了小贝往期优秀学员Rock,小贝老师眼中的他是个敢想敢拼、不拘于基金、券商,最终选择了金融科技公司的非典型学员。
那接下来就让Rock和我们分享一下他在求职路上的经历,同他一起探索金融人的多样选择和求职规划吧!

称呼:Rock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Rock,我本科是在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学习成绩还行,每年会拿一等奖学金,毕业也是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我选择读研,研究生阶段我去了悉尼大学,读的是金融与大数据专业。在那边我提前半年修完课业选择早早回国准备就业。
报名项目:offer冲刺计划
斩获offer:金融科技公司
1
最初求职想法
我啥也不知道但我就是想在上海
说实话,我最初的求职想法就是我想在上海,也没有说我一定要做什么。作为一个留学生当时我对国内的金融市场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可能我知道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我知道有券商,但我并不知道各个行业的具体内容,我要去投什么。我只是知道我学的是金融,然后我要做金融,然后发现校招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就想到要回来参加校招。
回国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国内校招的时间把控并不好,但好在留学生还有一年的应届生身份,所以我九月回国之后踩着点参加了秋招,第二年的春招我也参加了,前前后后一共投了三百多份简历,也是参加了很多面试。
2
求助小贝,建立金融市场的知识框架
大概了解自己适合什么
我在国内求职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对自己职业规划还不清晰,对国内金融市场还不太了解,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后来我还是选择找小贝老师来给我做一个培训,这一段经历还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他把PE/VC、公募资金、银行、保险、资管,还有一些比较冷门的比如说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行业给我讲清楚了,他把这个金融框架基本给我讲清楚了之后我就知道我大概要做什么了。这就解决了我面对金融市场不确定不了解的问题,因此当小贝壳们也像我这样存在职业规划不清晰的状况时,可以多和业界内老师、师兄师姐们聊一聊,了解更多信息,来找到自己大概适合哪些行业。
3
实习经验不足,缺乏竞争力?
考虑远程实习!
相对于国内的学硕三年的实习经验,我们留学生硕士学制较短,实习经历也相对会少一些。我自己找到了一家券商的研究所做了半年的行研实习,算是一个很有含金量的实习,我后面的实习也是在这份实习的基础上找的。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一定要尽早开始实习,并且实习的时间要在三个月以上。如果人在学校没有机会到现场实习,可以选择远程实习。有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做远程实习的比如说投行的IPO项目需要出差,你就没有办法远程实习;但有也有很多机会是可以远程实习的,像研究所的实习,比如说投研、行研、量化实习等都只需要一个电脑就够了,远程实习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也可以很好弥补实习经历上的空缺,至少要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4
三百多家公司积累的经验
笔试面试—最好的学习提升方法:实战
因为我回国的比较晚,所以其实准备的比较狼狈。
笔试部分:时间匆忙,我拿真题来训练笔试。

因为笔试大部分时间节点都比较赶,都是简历一投递过去就要求你在几个工作日内就要做完,像这一类笔试大部分都是行测或者性格测试为主,也会偶尔涉及到英语以及专业知识的考察。
这个部分我的建议就是不用专门去刷题,因为刷再多题目你也没有进行过实操。像我的话是投了三百多份简历,最后接到的笔试大概有五六十份,我前十个笔试可能都是边做边学边看,我通过这前十几个笔试的练习逐步了解笔试大概是什么样的,后面的笔试也就越做越顺利。
单面部分:准备一份流畅英文自我介绍,充分准备简历上的每一部分内容。

刚开始的面试大多数是一个半结构化的面试,比如“一对一”或“多对多”的简单聊一聊,更多的是让你做一个自我介绍,让面试官大致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公司会让你做英文自我介绍,因此你要准备好一份流畅的英文自我介绍,背的熟悉一点并且要让面试官听不出来你是背的。
另外就是要把简历上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你的实习经历、项目经历、学习经历、参加的比赛等,个人认为面试就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你把你的故事讲给面试官听,让面试官判断你这段故事的真假,来评判你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是他想要的。
群面部分:群面还是比较看缘分了。

因为群面的形式会很多,比如说无领导小组讨论和辩论。无领导小组讨论里面有很多学生都会争着抢着发言,你可能没有任何发言的机会,大家都会想抢最后那个总结发言的位置,来展现自己的能力,一旦要抢话最后吵起来简直不要太正常。
我当时群面也会有很多吵起来的经历,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会埋怨:“都怪他们,哎呀我群面过不了啦!”后来经历的比较多了也就渐渐佛系了。
5
Offer的选择—遵从内心
放弃国开行等“大牌”,身边的人都觉得我疯了
我当时所在券商研究所的行研实习,其实是传统金融业的一个不错的跳板,很多行业都可以去做。但是由于我的性格原因,我不太喜欢做行研,行研的工作还是偏后台,虽然经常也需要去企业里面打交道,但我们这种工作前两年的研究员更多时间还是抱着一个电脑做材料、做行业分析。而且行研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当时带我的一个老师,有一次凌晨三点在外面出差,还要改带的实习生的研报,第二天九点还要去公司上班。我一方面觉得工作压力会非常大,另一方面这也不是我想要的,因此券商留用机会我就没有去。
我当时还收到了宁波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的offer,但是我还是很怕去银行要做柜台,所以这些offer我都拒了。在这边也是和大家提个醒,很多银行都会招所谓的管培生,都需要去轮岗,轮岗中的对私业务大部分主要是做柜台,如果你在对私业务上做的时间超过半年,那水分就比较大了。一般都是你在对私业务上做半年,然后再去做对公业务或者别的业务条线等,这是比较正常的,柜台真的不能做太久,不然的话就还是不要去银行。
另外我也收到了一些比较稳定的工作机会,比如说我当时通过了苏州国开行的考试,但是我一心想在上海,也就没有去;还有当时在无锡的一个留学生选调考试,通过几轮笔试面试最终我也得到这个offer,可以直接获得事业单位编制,但我也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喜欢这种一眼就能忘到头的生活,这样会很无聊很没劲,我觉得我应该也不止于此,因此我也就选择了这一份在上海的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最后是选择了一个创业型的民营金融科技公司,因为我觉得我在创业型小一点的公司能快一点接触到核心业务,我个人来说能够成长的比较快,这是我比较看重的。而像一些比较大的平台比如说在国内top30券商,确实培训体系也很完善,但是如果要接触到核心业务的话,我在券商转正当一个研究员之后,大概两年左右才能接触到核心业务,这对我来说有些太慢了,所以我还是选择了这个创业公司。
6
工作半年后的感受——并不后悔!
我对于我选择的这个工作其实并不后悔。首先我进入的这个行业其实是个比较领先的行业,是大势所趋的行业,就像我之前读研的时候选择的是大数据专业,而我们出去之后也能发现世界现在发展的趋势都是在往金融科技方向发展,所以我能率先进入这个行业我感觉到非常幸运,因为我们这个公司是个比较小的初创企业,而我自从疫情之后工作短短3个月期间就已经参与了三笔业务了,我能得到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最后,想对小贝壳们说,大家一定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所以大家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多去实习,通过实际的体验来了解每一个行业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喜欢。而且还可以通过实习来进行纠错,来确定这个行业是我们讨厌的,就在秋招的时候避开这个行业。
最后希望所有的小贝壳在秋招过程中能够收获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的offe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