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3市,到底哪里的面条更好吃?
身处包邮区的江苏,无疑是特别的。
在深深贯彻“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同时,江苏十三市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把翻着花样儿吃面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相比于北方人对于面本身的执着,江苏人更爱在浇头和汤底上下功夫。
清汤老卤,大肉长鱼,专属于家乡的那一碗面,成了江苏人一生都解不开的乡愁。
▼
南京人到底有多爱吃面?从大街小巷遍布的面馆便可见一斑。
据不完全统计,单单南京面馆就有26753 家≈兰州(16860) 成都(9860),是成都的近3倍。
而这其中,又以小煮面和老卤面更为人称道。
要论年头,自然是酱油红汤为底的老卤面更久远些,焖肉、大排、小排、鳝丝……甚至只是简单的卤素鸡,老卤面的不同浇头有各自的讲究和门道。
而以皮肚面为代表的小煮面,则是近几十年渐渐流行起来的。
荤油白汤为底,皮肚浇头金黄脆香,辣油香而不燥,面条软但不烂。一碗皮肚面huai下肚,满足感瞬间爆棚。
▼
苏州出名的面很多,可是直击人心的那一碗,还是专属夏天的枫镇大肉面。
上过《舌尖2》的枫镇大肉面,人气无双,也被誉为“zui难做、zui精细、zui鲜美”的苏州面。
一块上乘的大肉,要选用优质的猪五花,加料在锅中焖4个半钟头以上。
汤底也极耗功夫,采用肉骨、黄鳝骨、虾脑、螺蛳肉等熬成,喝一口下肚,鲜到怀疑人生。
汤底味道鲜美,焖肉细嫩入口即化,由于调味时不用酱油,汤汁澄清,所以也称为白汤大面。
一碗枫镇大肉面,绝对是苏州人打开炎炎夏日的专属方法。
▼
节省时间又方便的阳春面,是扬州本地人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面条。
要是家里没有准备早餐,便在楼下面店里来上一碗阳春,瞬间活力满满。
阳春面,又称光面或清汤面,是指一种不加上任何菜肴配料而只有汤的面条。
阳春面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从前一碗面只要十文钱,而阴历十月又被称为“小阳春“”,后来一联系,便叫这碗面为“阳春面”了。
看似简单的阳春面,门道却不少。
一碗美味可口的阳春面,首先面条本身要“硬而不生,软而不烂”才行。煮面时须宽汤下面,再加几汤勺虾籽带出那一点特有的鲜味。
▼
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也被誉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前段时间,由国家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评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中,镇江锅盖面更是名列其中。
据说,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
据传,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意外得到了夸赞。
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这种做法做成的面条,极易吸满卤汁,吃在嘴里软硬恰当,柔韧性十足。
锅盖面的底料也十分讲究,秘制酱油汁加上十余种佐料,味道十分鲜美。做好后,汤清面软,不粘不乱。
▼
无私广福寺的素面,应该算得上是很多人来无锡必打卡的美食了。
不同于传统的苏式汤面靠荤油、荤浇出彩,广福寺的素面,靠着素油素汤另辟蹊径,反而给食客一种独特的味蕾感受。
地处灵秀之地鼋头渚的广福寺饱览太湖水色,自然环境一流。
这碗素面虽然只用简单常见的食材:香菇,笋,豆腐、面筋、木耳、花菜……却组成了无与伦比的鲜美。
面汤上面飘着一层清亮的素油,些许白芝麻点缀,一碗下肚,满口生香。
在宁静淡泊的寺庙之中食面,这种体验谁不想有呢?
▼
鱼汤面,据说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相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
从名字便可得知,这一碗面的特别之处自然是在汤底。
东台鱼汤面制作汤底的原料,主要是鳝鱼骨和鲫鱼。
将鳝鱼骨洗干净后入锅,用少量猪油煸透,再将炸酥了的鲫鱼与鳝鱼骨一同入锅煮沸。待热汤滚沸后,再改以小火,耐着性子慢慢熬煮。
鱼汤面汤汁乳白,清爽不腻,面条细而软滑,跟鱼汤更是绝配。
东台鱼汤面的大名在外,各处城市或多或少也有不少卖鱼汤面的店,可是要想吃到纯正的味道,还是要去东台才能尝到。
▼
作为江苏省唯一供暖的城市,徐州的饮食习惯也有许多与北方相似。
至于落实到吃面这件事上,当然要看徐州人的心头好——板面了。
板面,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
通常用面粉加食盐、水搅拌,和成面团并揉搓,制成小面棒,涂上香油码好。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
汤底通常以羊肉、茴香、花椒等几十种香料制作而成,红汤浓郁,色泽诱人。
板面上桌,一定要加上店家特制的辣椒油,香飘十里,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
泰州,一座你来了就要吃干拌面的城市。
有“过早”习惯的泰州,早餐选择五花八门,但即使这样,日常大部分本地人的早晨,往往都是来一碗香气四溢的干拌面。
密密麻麻的佐料一字排开,面条下水,沸腾后用观音斗撩起,沥干水份,倾到碗里,撒一点儿芹菜或青蒜即可。
纯手工的面条,颜色偏黄,碱味偏重,吃起来十分劲道。
吃干拌面,须得食客们自己把面拌开。
懂行的老泰州都会加上点胡椒粉、辣油,要是还能配一碗鱼汤,那简直不要太完美!
▼
银丝面是常州十大名点之一,为百年老店常州味香斋面馆于1912年所创制,已有百年的历史。
银丝面的面条,一定要符合“白如雪、细如发、韧劲足、滑而爽”的特点。
这就要求面条的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很多功夫,首先选料上,银丝面一定要用上白粉来轧制,还要在10斤面粉中加入1.5斤蛋清。
在轧面的过程中,也要比普通的面条多轧二道,使面条更筋道。最后再用每寸有30个齿口的“面刀”来轧制即可。
再说“汤”,当年的面汤大都是用黄鳝骨、猪肩胛骨、鸡、海蜒等食材经厨师精心煲制出来的。
“浇头”最好是小锅现炒,经典的咸菜肉丝面、小排、素鸡等都是极好的选择。
▼
南通跳面,又叫“曹顶面”、“切面”或“小刀面”。
作为南通地区的传统名吃,这碗跳面绝对是招待外地朋友的首选。
由于加工工艺讲究,外观粗细均匀,条长爽滑,柔韧有筋,因而跳面久煮不糊。
吃面时,口感韧而不硬,耐嚼有味。倘若配以各种不同的浇头。佐以酱油、猪油、味精等拌炒,味道也非常可口。
地道的跳面,鲜、咸、香三样缺一不可。
特色是“吓煞人的碗,淹煞人的汤,饿煞人的面”,也就是碗大汤多面少,其中文蛤、虾皮等汤料辅助调味,也是跳面区别于其他汤面的一大特色。
▼
面如其名,宿迁的这一碗面配料丰富到不行。
与南京很多面店的九鲜皮肚面一样,也是走量大实惠的路子。
一碗面条,加上青菜、香肠、皮肚、西红柿、黑木耳等九种配菜……
蔬菜的清新,皮肚香肠的油脂香气,巧妙平衡,是刚刚好的鲜美。
除了高汤,这碗面更大的妙处在还于面疙瘩。
疙瘩筋道,而且越嚼越香,咀嚼之间淀粉的香气慢慢渗出,在舌尖回味成一抹忘不掉的甜。
▼
炒面哪里都有,可是连云港的那一碗却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几家神级小店撑起了连云港的炒面江湖,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让这里的海鲜炒面出了圈。
海州区华联超市旁的黄记,是福建炒面的风格。
牛肉、豆芽、再配上点包菜和豆瓣酱一起爆炒,期间不时加汤把面煨熟。每一根面条都吸满了酱香味,一口就直击灵魂。
靠海的绝佳位置,连云港人对海鲜总是钟爱有佳的。
铁锅炝炒,逼出海鲜极鲜的美味,裹挟着面条一起翻炒,口感绝佳。
▼
几乎在淮安的每条街道上,你都能找到面馆的身影。
长鱼面也叫鳝鱼面,是老淮安的挚爱,也是淮安人割舍不掉的家乡味道。
一碗正宗的长鱼面,对食材的要求自然是很高的。
必须选用签字笔粗细的新鲜野生黄鳝,经过切断、去骨、油炸、煽炒、汤煮,变成了金黄色的一段段鳝丝。入口刚中带柔、鲜中提香。
再加上鱼骨熬制的浓汤,撒上韭菜和胡椒粉,鲜而不腥,是为完美。
好吃的长鱼,很考验厨师的火候,火大了,长鱼容易变柴不好咬,火小了长鱼则容易腥软。
////
总有一碗面条
可以唤回你关于家乡的记忆
再普通不过的食材
却也代表了生活本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