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根国旗旗杆的故事
开国大典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那个旗杆就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49年9月9日至14日,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召开,会议作出了迎接开国庆典、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市人民政府要求建设局拿出一个整修天安门广场的计划,这项任务由时任建设局副局长的赵鹏飞负责。整修广场的项目之一,就是在广场北端修建一个国旗旗杆,这不仅是整修工程中的重点任务,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
赵鹏飞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经过周密的计划,将旗杆底座汉白玉栏杆的设计交由局里的建筑师钟汉雄负责,将旗杆的设计交由局里的技术负责人林治远负责。
林治远接到旗杆的设计任务后,心情无比激动,为了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林治远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按照要求,旗杆要位于北京市的中轴线上,高度要与天安门城楼的高度完全一致,林治远经过实地测量,知道了天安门城楼的高度为35米,那么,旗杆的高度就应该是35米。在刚刚解放的北京,百废待兴,物资贫乏,要找出适合做这么高旗杆的材料并非易事。于是,林治远到处奔波打听,最后在市自来水公司找到了材料,这就是自来水管,他选用了4根可以使用的自来水管,套起来焊接。但是,焊完之后一测量,发现长度只有22.5米,还是没有达到35米的要求。林治远苦思无策,只好将这个结果报告给了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听了汇报,进行了研究,最终将国旗旗杆的高度确定为了22.5米。
后来,上级部门又要求,升旗要自动的,因为,将要请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升国旗,这样更有政治意义。
设计自动升旗方案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林治远接到任务后,带领技 术人员一起开始研究设计。他们设计出了这样的方案:国旗自动升起,升旗所用时间与国歌演奏所用时间一致,国歌奏完之时,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根据这个方案,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来控制升旗速度,还在升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旗开关,只要钢球碰到旗杆顶端的滑轮,升旗便会自动停止。为了能让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国旗,技术人员从旗杆下引出一条导线,穿越长安街下方,跨越金水河,然后顺着天安门城楼东南角延伸至城楼上,最终与安装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关连接到了一起。
为防止出现差错,林治远带领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反反复复地检查、试验升旗的各个环节,当确定设施运行正常时,才于9月下旬拆除了旗杆周围的脚手架。至此,新中国第一根国旗旗杆终于高高地竖立在了天安门广场上。
9月30日夜里,为了确保第二天的升旗仪式万无一失,技术人员又以一块红布代替国旗做了最后一次试验,问题出现了,当国旗升到顶部后,马达却停不下来,红布被缠到了顶端的滑轮里。这样的情况令他们揪心不已,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竟然出了这样大的故障!他们焦急万分,却毫无办法,旗杆周围的脚手架早已经被全部拆除,人根本就上不去。
赵鹏飞闻讯后马上赶到了现场,再搭脚手架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向消防队请求火速增援,消防队运来了云梯,但是升起之后离旗杆顶还差好几米,大家着急得团团转。最终,请了搭彩棚的工人爬到了旗杆顶,才把红布给取了下来。故障排除后,技术人员又从头到尾,对每一个部位、环节进行了详尽的检查,一直忙到了10月1日凌晨。为了防止意外,专门安排了一名技术人员守候在旗杆下面,万一国庆大典上国旗升起后停不下来,便立即人工切断电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林治远和工作人员终于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