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力量(深度好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44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Windy

来源:自言稚语(ID: selfgrowing1118)

承认自己无知,才是认知升级的起点。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简宁朗读音频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智力?技能?人脉?

都不是。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其实是认知能力的差异。

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对双胞胎,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加入了互联网公司,一个进入了央企报社。

10年后,去互联网公司的那位已经年薪百万,而且满街都是挖他的猎头。

而去报社的那位,因为传统媒体沉沦了,整个产业都在快速衰退,一家家报纸停刊,一切都需要重来。

双胞胎的素质和能力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异,努力程度和职场关系其实也都没有问题。这里的核心关键在于,他们所依附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奔溃。

而两个人的不同选择,背后往往都是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差异造成的,一个能够认知到未来的变化,另一个只看到过去和现在的状况。

一个人认知的高度,决定着他未来选择的质量。

当你有了更高的认知能力的时候,你就能够让自己的思考,决策,行动都更加符合当前和未来的现实环境。

而提升认知能力的意义,就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体系,从而做出符合内心也能够适应未来变化的正确选择。

01

  • 认知的四个层次。

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描述的是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也称为“达克效应”,它是指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往往会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优秀。

一个人的认知,有这样四个层次: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 知道自己不知道

  3. 知道自己知道

  4. 不知道自己知道

大多数人都处于第一种认知状态中,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没有做对,反过来还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狂妄自大,进入到一种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这样的人就是图中站在愚昧山峰的那类人。

所以他们往往会习惯这样,你和他提到一个东西,他潜意识会先否定。

比如你满怀诚意地把好的文章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他们的反应往往是:

“这种鸡汤文章一大堆,肯定有专门的团队来写......”

“你认同作者,说不定作者就是故意迎合你这样的书呆子......”

结果就是他把自己的大脑封闭起来,认知开始僵化。

一旦思维僵化了,那就很难跟上这个真实世界的快节奏,更不可能自发地去发现自身问题,进而打破自己。

有人说无知者无畏,可是无知者同时也冒着巨大的风险。

这就像一个拿着火把的人横穿一个炸药库,肆无忌惮地到处乱跑,却不知道自己正处于随时可能被炸毁的险境。

大部分人的碌碌无为,往往都因为他们处于这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这种认知状态给了人们一种虚假的自满,让他们丧失了好奇心,也丧失了探索欲,而这些特质恰恰是一个人快速成长,认知升级的关键。

02

  •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知道。

在《十三邀》节目里,有一期的访谈对象是搜狗公司CEO王小川。

作为一个头脑聪明,研究过计算机,生命基因科学的学霸,他抛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主张——科学是有边界的,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未知,我们需要去重新发现它,重新解释它。

他说,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如今的科学并没有办法给出解释,你很难通过计算机来预测下一周的准确天气情况,你也没有办法让计算机通过一个胚胎的DNA序列来预测出它最终能生长成一个什么样子。

王小川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可知论”,就是时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保持一种对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的认识。

反观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我们更愿意相信一个“所见即所得”的世界,更愿意依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划定认知的边界。

然而,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它真实的样子吗?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亘古不变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就像你看到的蓝色花朵,不是因为它本身是蓝色的,而是因为它反射了蓝色光而被我们肉眼识别成蓝色,甚至可以说它唯一不具有的色彩就是蓝色。

甚至还有人说,也许我们就是生活在黑客帝国里,躺在那儿,脑子里面插了一根电流,外在的世界不过是大脑受到刺激之后的感知,就像我们戴上VR眼镜,感受到的世界就像真实的一样。

而在过去古希腊人的世界观里,他们支持的是亚里斯多德的“地心说”:这个世界是由土,水,火,气和以太组成,所有行星都围绕地球转动,包括太阳,而物体的运动需要借助外力。

之后在17世纪,因为观测到的天文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亚里斯多德的世界观崩塌了,被更先进更具现实意义的“牛顿世界观”所取代——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做非匀速椭圆形运动(包括地球),地球是有万有引力的,而一个物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然而到了如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出现,又彻底颠覆了牛顿世界观的核心拼图——它告诉我们所有物质的底层本质都是能量,都具有一根能量弦线,而引力是空间扭曲的结果。

由此可见,对未来的认知是开放式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未来的世界具体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会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同时也必然不断更新,不断推翻已有的认知。

乔布斯曾经说过“我愿意用我所有的财富获得一个机会——与苏格拉底交谈一下午”,让乔布斯放弃财富与之交谈,那苏格拉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在古希腊时代,有人去德尔斐神庙问先知:“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

先知回答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

可是苏格拉底却说:“我一点儿都不比别人聪明,我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但有一点,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知道,而所有其他人都认为自己知道。”

苏格拉底秉持的是一种“不可知论”——未来是未知的,而我知道自己不知道。

03

  • 承认自己无知,才是认知升级的起点。

正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有些人总是会有好奇心去探索世界,改变固有的经验和价值观,打破自身认知的局限和边界。

这类人虽然处于“达克效应”的绝望谷底,但是却会在认知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走上开悟之坡,甚至像苏格拉底那样成为大师,登上持续平稳的高原。

其实,人类近代的科学革命就是建立在这种对自己无知的知晓状态之上。

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讲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公元1459年,在欧洲人的世界地图上,满满当当地都是亚非欧大陆,没有一点儿留白,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类,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知识,所有的地理都已经被全部知晓和掌握了,他们不知道还有很多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就禁锢在那张只有亚非欧大陆的地图上。

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欧洲人才突然发现,这个世界除了亚洲,非洲,欧洲,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

所以在1525年开始,欧洲人画的世界地图,和过去有明显的区别——就是会在地图上留下大量的空白。

留白是什么意思?

就是承认自己不知道。

而恰恰是这些地图上的留白,像一块吸引力极强的磁铁,让欧洲人前仆后继,希望填补这些空白,也让欧洲各国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后来在世界上有话语权的强国。

继续往后看,你会发现,为什么在鸦片战争时期,大清帝国输那么惨,因为大清的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就是一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认知状态。

相比于欧洲列强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两者的认知高度迅速拉开了距离。

按照猎豹CEO傅盛的说法,就是一群怀揣现代物理学认知的人,打败了另一群信奉四书五经认知的人。

一个真正知道自己无知的人,他就能看到一个更广阔的未知世界,而这种未知会促使他内在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而这种好奇心恰恰会驱动一个人去探索去思考,进而升级自己的认知。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总是持有一种“已知”,认为自己在某一个领域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知识,那我们往往就会表现得傲慢和自负,甚至愚昧无知。

知乎大V采铜,在一次分享上也说过一个案例。

在摩拜单车创立之前,创始人胡玮炜参加了一个创业讨论会,跟几个天使投资人和工业设计师聊天,当时就有人提出来,能不能做一个共享的自行车,大家可以自由借,自由还,方便大众。

当时一提出来,大家就都觉得这个点子特别好。

可是随着更多细节的讨论,就有很多人说,这个事情太难了,做不到。

提出特别多质疑不是那些天使投资人,反而是很多工业设计师,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这个车怎么能做得足够坚固?

共享自行车怎么防盗呢?

用完的自行车要停在那里呢?

自行车日晒雨淋,报废的周期会不会太短,成本是不是太高?

最后,他们都觉得这件事情不靠谱,根本不可行,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退出。

结果,只有胡玮炜一个人觉得这件事是可以做的,所以她最后就把摩拜单车做起来了,成了摩拜单车的创始人。

胡玮炜并不是一个设计师,也不是工程师,之前只是一名汽车行业的记者,但也正因为她不具备这么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比起那些经验老道的工业设计师们,她更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也更容易把眼前看到的东西所构成的边界打破。

有时候,知识和经验可能就是一个牢笼。以为自己很厉害,很可能是自己真的很无知。

如果不以过去的已知遮蔽未来的无知,那么过去的已知就不会构成我们认知上的障碍。

04

  • 如何摆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认知层次?

那如何意识到自己的无知,避免落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自满,自我封闭的心智模式中呢?

1. 保持空杯心态。

其实,在意识到自己无知的时候,我们就保持了一种“空杯心态”。

什么是空杯心态呢?

古时候,有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想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

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的态度很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

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的时候,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是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问:“大师,杯子都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往里倒水呢?”

大师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干嘛还倒呢?”

潜台词就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来请教呢?

空杯心态,是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变得谦卑,它让我们不会被过去的学识和经验所限制,而是让我们怀着否定或者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新的环境,新的事物。

这样一种空杯的状态,不仅仅能让我们不被过去固有的认知所束缚,还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处于开放发散性的思维状态,从而对新的事物有更深的洞察力。

这种谦虚好学的姿态,是一种以承认自己无知,把当下当作认知起点的状态,而这样的一种自觉无知的心态会激发一个人的好奇心。

而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思考、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也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原生动力。

2. 把“极度开放”当做人生原则。

自我进化、认知提升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我们会本能地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主观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瑞·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中,反复地强调了“极度开放”这个原则,而这个原则也正是打破自己,让自我进化最有力的解决之道。

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新的知识,当它们和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可能就很难去接受它们。

因为我们已经根据旧有的知识经验建立了一套心智框架,而我们对于新事物的思考往往也会基于这套已有框架,从而就容易让我们对新事物的思考出现偏差。

这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意味着我们愿意放下对事情正确与否的简单判断,而是在共同探讨的层面上理解问题。

这种开放性的心态会让我们敢于放下已有的思考框架,拓展出一种新的视角,或者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在一个金融自媒体达人的创业分享会上,分享嘉宾说起自己有一次跟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见面,那天他想要聊聊自己对于教育行业的看法,而俞敏洪让他等一等,转身去办公桌上拿了一个本子和一支笔。

那天他们聊了很久,而俞敏洪在那个本子上记录了满满三页纸。

明明各方面都已然可以碾压别人,但俞敏洪对待他人的心态却不是否定和批判,而是开放地学习。

就是这种极度开放的心态,让一些人拥有万事万物为我所用的大格局和高姿态。

他们都很清楚地知道,只有承认自己无知,跳出自我的限制,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弱点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而这种包容万物,极度开放的心态,让一个人更喜欢倾听而不是表达,更懂得谦卑而不是傲慢,热衷于求知而不是故步自封。

3. 时常进行反思和自我纠错。

一个人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过渡到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这需要认知上的提升。

而这种认知的提升可以通过不断反思来促成,因为一旦我们开始反思,其实就开启了对自身的一种批判性思考模式。

反思,就是回顾过去的得失,错过的机会,做错的决定,成功的经验,还有对未来的借鉴和指导。

经常反思的人,会形成一种习惯性意识,假设自己是错的会有什么情况出现,也更愿意承受可能的挫败感,如此,承认自己的无知也变得更容易,更自然。

一个人最大的障碍,是所知障。

承认自己无知,是自我认知升级的关键。

点个在看,首先承认自己无知,让求知欲激发你的谦卑心与好奇心,以驱动自己永不停止的成长与提升。

我想这就是,无知的力量。

(0)

相关推荐

  • 《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你的烦恼,哲学早已给出了答案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531/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670天 当我们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存在的方式,以及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时,哲学就成了我们的救赎. 或者说借助哲学视角,打开了我 ...

  • 你的世界我未曾经历,所以我不敢妄言--面试真题解析(114)

    解析有深度,思想有温度,问题请留言 真题回顾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请你谈谈对两位先哲这两句话共同点的认识.(2019年浙江面试真题) 一家之言 看到 ...

  • 对好奇心的好奇

    文/李少加     题图为我三岁多小外甥的背影素描.. 看到这个标题时,如果你在想,"这不会是个标题党吧". 那么,恭喜你,本文对你有莫大的价值. 好奇心是个离我们很近又很遥远的事 ...

  • 无知比有知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文 / 廖超国 自信于人生非常重要,这一点不用丝毫质疑.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自信不仅是健全人格的健康心理状态,还是抵御人生挫折的盾牌,更是生活和事业顺利的不可缺少的支撑,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 人生少了 ...

  • 人与人的最大区别

    常听人说,人与人的区别,可以比人和狗的区别还大.这话对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人与人的区别的确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猎豹CEO傅盛说过,如果一个人想要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他就一定要有区别于其他人的快速成长, ...

  • 认知层次越低的人,越固执(深度好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 ...

  • 心静的力量(深度好文)

    来源:智慧人生库(ID:zbyd0930) 一个懂得静的人,即使在繁华的都市,也能从容而淡定,一个不懂得静的人,即使隐入深山古刹,也不能恬静,淡然.由此懂得,最安静的是心,最热闹的也是心. 一个人的时 ...

  • 自省有力量(深度好文)

    作者:哲学君 来源:哲学人生网(ID: zxrsnet)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马来西亚有一句俗语: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人这一生, 难 ...

  • 人,越安静,越有力量!(深度好文)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古人云:"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 这世间的动与静,无非是我们的心念波动. 静由心生,境由心转. 当你真正静下来时,看万物会更为通透. 静,让心 ...

  • 重复的力量(深度好文)

    作者:斧子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最近,我想起马云说过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什么是伟大的事情?伟大的事情就是无数次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就会做成伟大的事. ...

  • 换位的力量(深度好文)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308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作者:洞见·姜榆木 少于己处责人,多于人处自省.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看过一段话: &q ...

  • 厚道的力量(深度好文)

    2021-05-22 07:00 ................................................................................... ...

  • 伴读 | 好习惯的力量(深度好文)

    百草园书店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每天清晨百草园用美文.声音.故事和你说早安.一家人文书店,相伴读者二十年. 20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 | 房蓉仪宣 · 主播 | 红叶 · 摄影 | 野人随拍 · ...

  • 心灵修行:获得内在力量的十种方法(深度好文)

    如果你已经觉得身心俱疲,渴望改变,渴望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渴望体验更完整的生命. 现在,我邀请你,信任你的直觉和感觉,打开心扉,进行一次美好的内在旅程-- 如何才能找回内在的力量? 每个人的内在都具 ...

  • 深度好文分享:好习惯的力量

    深度好文分享:好习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