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对人来说可谓是至关重要,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而提到血瘀,估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没有磕碰到哪里,身上却到处青一块紫一块,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又自行消失了。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血瘀体质,那么血瘀体质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正常情况下,血液是在血脉中自行运行的,当然主要是依赖于心脏泵血的功能。就好比生活中使用的水管,之所以可以灵活控制水流,靠的就是水闸的开启。可是心脏没有外力,又没有电流,它怎么开启泵血功能呢?靠的就是身体里流动的气推动。就像水管里的水,水不能自己流动,需要靠水压差形成的推动力。所以中医流传这么一个说法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身体运行之气,久久不畅,就会造成气滞。没有足够的气体推动,自然也就形成血瘀的局面。另一个形成瘀血的常见原因就是寒凝血瘀。我们都知道液体在足够低的温度下是会结成冰块的。血液也是如此,我们的血液只有在正常体温下才能在血管中正常运行,如果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或者处在一种寒冷的状态下,我们的血液运行就会变得缓慢 如同冬天的水会结冰一样,血液凝聚成血块,阻滞在血管中。这也是为什么心肌梗死、脑梗死的病人 ,往往在冬季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原因。寒凝会血瘀,但血热也同样影响血瘀。血液在我们的机体内属于阴津的范畴,热伤津,体内的水液少了的时候,血液就会浓、变稠。这也是为何体热的人,一般抽血时都较为困难,且抽出来的血一般颜色偏暗红、偏黑、很稠。指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死、老年血管性痴呆、闭塞性动脉硬化等,还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等引起的疾病。外源性污秽之血包括各种细菌、病毒、螺旋体等致病性微生物;各种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如一氧化碳);各种大手术或大气压改变(如高山病)等造成的物理创伤。内源性污秽之血包括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糖尿病,以及尿素、肌酐、尿酸、血氨等代谢产物增多。指血液不循常道而妄行脉外,如胃、肠、胆囊等空腔脏器出血;坠落、外伤及外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器官的血管畸形、移植器官及血管搭桥等,均存在血失常度之离经之血。还有宫外孕、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等,是妇科常见的离经之血疾患。
有瘀血的时候,会出现疼痛。血瘀的疼痛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夜间可能严重一些。为什么会在夜间严重一些呢?因为夜间的血液运行要缓慢一些,血液运行障碍、运行不通可能就更明显一些,因此夜间比白天可能痛得更厉害一些。其疼痛有这么四个特点——刺痛、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这是血瘀证的疼痛特点。
在体表的,比较容易发现,如骨折,或者体表哪个部位受伤以后,局部常有青紫色的包块;体内看不到这种青紫色的包块,但是可以用触诊,特别是腹部,如果有瘀血的话,可能触到有包块,质比较硬,不容易推动包块,当然这是相对的,与气聚相比较,质比较硬一些、推之不移,这是血瘀的特点。
瘀血阻塞脉道,导致血不能循经,血行脉外,可以表现为各种出血。出血的特点是色紫暗,有血块。出血以后,马上泄出来了,那就不会形成肿块,出的血也是鲜红色,没有形成瘀血;如果没有及时排出来,停留一段时间以后再排出来,血就变成紫暗色的了,凝固成血块了;或者是呈暗黑色、柏油状的大便,或者是妇女的崩、漏,都有可能是血瘀。
就是在望诊或者在脉诊上,有一些血瘀的体征,当然包块也是体征,出的血也是一种体征。血瘀的色和脉征,是指一些特殊的改变。
老年患者因慢病、多病、久病居多,故临床以本虚标实为主要表现,即既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本虚,又有气滞、痰浊、寒凝、湿热等标实,且以虚为主、实为次。对一些慢性老年病,在病情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小方代茶饮方式,借以缓图其效,以供参考。
气阴两虚兼血瘀
西洋参、生黄芪、黄精、麦冬、石斛、西红花、三七花或三七粉。
气虚兼血瘀
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或佛手(少量)、三七花或三七粉。
阴(血)虚兼血瘀
桑椹、石斛、丹参、葛根、枸杞、熟地、三七花或三七粉。
小贴士:代茶饮制作方法
将中药放入砂锅、搪瓷壶或养生壶中(切忌铁器),用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水量应越过药面2~3寸,大火煮沸,转小火再煮15分钟,然后分次倒入杯中,代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