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8)
第八章、少阳阳明合病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方】: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参考45克),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大枣六枚。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渣,温服一升。
【注】:
伤寒八九天,病已传少阳,医不详察而误下之。下后胸满烦惊,胸满即胸胁苦满之互词,说明少阳证未罢,烦惊,热扰心胸则烦,伴冲气上犯则惊,邪热上冲头脑也。小便不利者,水气结于上,而不得行于下也。谵语者,为热结在里,湿热上攻,胃不和之阳明证也。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为里水外行之故也。这是治坏的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龙骨牡蛎治精神失常、神经官能症、烦惊,铅丹也有镇静的作用,但有毒,最多用3克,不用也行。由于有气上冲用桂枝,有谵语用大黄。这个方在一般精神病里头也有用的机会。大小柴胡都可以加味龙骨牡蛎大黄之类。
本方系柴胡证又见心下部膨满(茯苓、大黄),胸腹动悸(龙骨、牡蛎、茯苓),烦躁惊狂(龙骨、牡蛎、铅丹、茯苓、桂枝),大便难(大黄),小便不利(桂枝、茯苓、大黄)等证。
【药物】:
龙骨:为收敛药,主衰脱与脐下动悸,兼主烦躁惊狂失精。
牡蛎:主要用于阳证胸腹悸动,兼治惊狂、烦躁、幻觉、不眠。牡蛎又能下水,故可免吐水腹痛等证。
牡蛎、黄连、龙骨皆主烦躁。然黄连主膻中;龙骨主脐下;牡蛎所主部位不定,多用于胸腹烦躁。
牡蛎与黄连疑似。然黄连用于实证,牡蛎用于虚证;黄连主热伏,常用于脑充血之颜面潮红,牡蛎则不然。
牡蛎、茯苓皆主悸。然茯苓悸小,而牡蛎动悸大;茯苓有肌肉痉挛,牡蛎无;茯苓无渴牡蛎有。
4、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组方】:《外台秘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甘草各三两,栝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附《外台秘要》柴胡桂姜汤 7味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三两,炙甘草二两。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注】:
疟病发渴者,非实热所致,乃津液枯燥虚热使然。这条是附方,没有条文,但疟病有“脉自弦”之说,一般的疟病都会现胸协苦满、往来寒热,故从柴胡剂求之。本方证疟病当然有上述柴胡证,而又津虚而渴,以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主之。劳疟指疟久不愈,其人瘦弱虚乏,有似虚劳者,本方主之。
栝蒌根所主之渴,为津液枯燥之渴,即所谓虚热证,故常伴有疲劳倦怠证候,与石膏所主之烦渴不同(实热),凡小柴胡汤不呕而渴、困倦乏力者,即可用之。不必限于治疟。
本方亦可加麦门冬、地黄。
5、黄芩汤
6、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汤组方】: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组方】: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65克),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11:干呕而下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注】: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翻译过来就是:“头项强痛,恶寒,口苦,咽干,目眩,自下利”。“若呕者”与“自下利者”是并列的。展开来就是“头项强痛,恶寒,口苦,咽干,目眩,呕”。前者黄芩汤主之,后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综上所述,黄芩治利,限于阳证(特指太阳少阳合病)之利。另外葛根黄芩黄连汤之治利乃太阳与阳明并病,若呕者亦加半夏。可以互参。
【编者(太极闲人)按】:以上是讲课老师的讲解。胡老在讲解中说了几点。1、判断本条(172)并无恶寒;2、胡老说“太阳绝不明显,要是明显,也要用葛根汤”;3、胡老说条文“给起名叫太阳少阳合病”。从这几点可以看出胡老质疑“太阳少阳合病”这个定位的。胡老弟子段治钧也重申这个方证没有用到解表。
编者(太极闲人)认为,“下利”已属里证,此下利当属热利(从黄芩、芍药解利看出),因此应当更明确定位于“少阳阳明”。对条文应理解成“口苦、咽干、目眩,自下利”。该方证当以发热腹泄,或痢疾而腹挛痛出现。如果要是有呕,还要加半夏、生姜,就是加小半夏汤。若里急后重,或便脓血,宜更加大黄。进一步分析,口苦、咽干、目眩,还当有身热、舌红苔白或黄、心下痞(黄芩证),腹直肌挛急(芍药、大枣、甘草证),脉数或弦数、烦热而自下利(黄芩、芍药证)。
对于以上各种解说,可以互参比较,读者自己综合判断。
7、泽漆汤
【组方】: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先煮泽漆,汤成去滓,内余药,煎取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注】:
这条讲了两个方证,厚朴麻黄汤留在以后学习,今天学习泽漆汤。
咳而脉沉,脉诸沉当责有水,水饮能致咳、致喘,用“脉沉”对应前面厚朴麻黄汤的“脉浮”,也说明泽漆汤方证无表证。这个方使用了黄芩清热,反推当为少阳阳明并病。总之条文太简略,不是很好解说,只能从组方分析。泽漆汤是个下水的组方。泽漆又名猫儿眼睛草、马虎眼、乳草、五凤灵枝等,味苦,微寒,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泽漆有下水利小便作用,以此镇咳祛痰。凡是里有停水,都是胃虚,所以方中用人参、甘草、生姜健胃。半夏,紫参,白前也都下气止咳。
本方以泽漆利水于下,复以半夏、生姜逐饮于上,使顽痰宿饮不得复留。另以参草安中,黄芩除热,紫参、白前散结止咳,桂枝镇气冲,故此治有热痰饮咳逆而无外证者。
8、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少阳方证,但是在少阳阳明合病中也有应用。以下229、230条,都在前面少阳部分学习过,把它们拿过来,针对少阳阳明合病重新学习一次。
【注】:
229虽称“阳明病”、“发潮热”,却有“胸胁苦满不去”的少阳主证,因此是二阳合病。另外还有大便溏(比下利为轻),小便与平常无异。这种情况俗称“肠伤寒”。
二阳合病为什么治从小柴胡?这是由于主要偏于少阳,阳明方面仅是“潮热”,里面尚未实。由本例知小柴胡汤也可以治这种二阳合病的下痢。据有人(汤本求真)总结,凡急性、亚急性、慢性胃肠炎、尤以小儿疫痢、消化不良证等,只要具有少阳证,就有使用小柴胡汤的机会,也经常有奇效。
“胸胁满不去”,这是本条大前提、着眼点,定位有少阳,得先看到这点,而且少阳为主。
如果一看到“大便溏”,或一看到少阳阳明合病,就认定用小柴胡,那就不一定恰当了。在下周一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三阳合病治从小柴胡的例子,也都是证以少阳为主。
我们在学习一个方证时,或在学习别人一个医案时,也要注意大前提和条件。比如四逆散,看到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我们就想到条文318,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通通用四逆散,行不行?当然也不行。或者只看到一个“四逆”,手足冷了,就赶快用四逆散,这都草率。用四逆散,得有“胸胁苦满”的少阳前提。如果不注意这种前提,自己给自己吃药,病治不好尚在其次,当了医生给别人乱开方,就成为庸医害人了。
【注】:
这条也讲少阳阳明合病,也从少阳小柴胡汤解之。本条示以“胁下硬满”,就是“胸胁苦满”互词;“呕、舌上白苔”,是胃气上逆,也是少阳柴胡证。题首也用“阳明病”三字,又有“不大便”的阳明实证,故是少阳阳明合病。本条用小柴胡,同上条一样,主要偏于少阳。
柴胡证结于胁下,正邪交争结于胁下, 引起上焦不通,特别现在大便也难,津液不下来。柴胡解胁下结,上焦通畅,则津液可下,胃气和解,正气振奋作汗而解,这个“作汗”不是说小柴胡能发汗。少阳与阳明都有热,舌上白胎者,这个苔非黄苔,是有热而不到非常实的一种表现。
这条讲“可与小柴胡”,实践中多用小柴胡加石膏,使少阳方证的小柴胡汤成为适用于少阳阳明合病的方证。而本条情况下直接用少阳阳明合病的大柴胡汤方更好,所以伤寒论用“可与”二字,是举例说明少阳阳明合病有用小柴胡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