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要写成“白开水”:给一件楷书展获奖作品挑刺
今天来胡评一下一件某届楷书展的获奖作品,如果觉得我说得精彩,也请随手点个赞和关注。图片如下:
此作明显取法禇遂良,用笔精细,结构稳当,规规矩矩,全篇300余字,作者写来胸有成竹,几无败笔,煞是好看。
好看归好看,但看后却如一杯白开水,只可解一时之渴,却无回甘余地。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
1、对禇遂良理解肤浅
禇遂良的精髓在于他的跳跃与灵动。禇先生沿袭了虞世南的硬瘦,但却没有老师的刻板。他的字虽是楷书,却有行书的意味,如果拿美女作比较,禇字有点类似精灵俏皮的黄蓉,这一点与欧体正好相反。
此作明显没有这个特点,处处显得精明过头,似乎事先都做好了严密的计算,了无韵味,缺乏生气。
2、书写材料选择失当
传统书法作品都是在白色宣纸上以黑色的墨汁书写,不知从何时起,展厅变得五颜六色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宣纸拼接在一起,朱砂、金粉甚至国画颜料齐上阵,花花绿绿,如万国旗一般。
此作黑底“金”字,以金粉书写。金粉在某些场合使用是可以的,但用于创作如此大尺寸的作品却是不合适的。
金粉容易上纸,减少了笔与纸的摩擦力,让书写变得更流畅了,这看似让书写更轻松了,但它却掩盖了笔法上的很多问题,这有点类似在水写布上写字,水的粘性低,笔的力量“杀”不入纸了。
对于展览作品,我赞成作简单的拼接,但不可过于艳俗。而毛笔上所蘸的,则以墨汁为宜,这样才能感受到墨韵、墨趣。
3、缺乏变化
这一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因为此作内容较多,单字重复较多,但作者在处理时简单COPY,复制粘贴一般,没有变化。比如“之、不、发、此”等字。
二是点画粗细平均,主笔不突出,没有形成反差,缺乏对比。
三是落款没有变化,同样以禇字书写,造成审美疲劳。如果以行书落款,效果可能会更好。
来源:千年兰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