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鸣 | 陶大夫
陶大夫
陶大夫是村里的医生,那时侯,他刚从城里学完徒,回乡不久,是个年轻大夫,还不被人们所熟知,但他钻研医术、勤奋好学,又为人诚实,所以他凭着扎实的医术、诚实的品德,还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乡村,大夫是令人敬重的职业,当时,就是胡子(土匪)进村抢劫,见这家是大夫,都绕道而行,从不骚扰。大夫是越老越值钱,年轻的大夫医术再好,由于缺乏更多的临床经验,同老大夫相比,在名望方面,还是相差一大截,这在今天,也是现实,因此,那时候的陶大夫,常常为此事烦恼。
这天,已经很晚了,陶大夫读完医书,刚躺下睡觉,突然听见院门敲得山响,一听声音,就知道有急难病人要求出诊。陶大夫急忙起身。新婚不久的妻子还一个劲儿地催促他,“快!快起来,!一定是有重患者。”那时候村里很少有大夫,遇有急难病人,村里的大夫不管多晚,都要前去看病,一方面是出于大夫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南北二屯都是亲连亲、熟头熟脸的,也不能不去。
陶大夫穿好衣服,急急地打开院门。听见来人说:“家里老奶奶病的很重,请陶大夫马上出诊。”陶大夫二话没说,拿起药箱,蹬上马车,就走。马车急匆匆向北行去,行到北屯西部一栋大瓦房前停下。陶大夫当时纳闷儿,南北二屯的,我都熟悉,这是谁家,什么时候盖的大瓦房?问赶车人,赶车人低着头,也不说话。
这时候,屋里出来人,把陶大夫让进屋。进了屋,见屋里热气腾腾,好像在蒸馒头。到里屋,见炕上有位老妇人,面黄肌瘦,脸上毫无血色。屋里人一边忙着给陶大夫递烟送水,一边介绍老妇人的病情。陶大夫只抽了一支烟,没有喝水,就开始看病。在把脉时,陶大夫感到奇怪,这病人怎么一点脉博儿都没有,看老妇人的神情,又不象垂危不行的样子,凭自己的经验,老妇人的病情表面上好像很重,但实际上没有什么问题。陶大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家人,又开了几副药,告诉熬服方法。这家人很高兴,一个劲儿地感谢,要留他吃饭。陶大夫再三推辞,要求早点回家。可能是这家人想到陶大夫新婚不久,就没有强留,只是吩咐赶车人,马上送陶大夫回家。于是,赶车人就送陶大夫回家。
一路上,马车向南急行。临到家时,陶大夫头脑开始清醒,感到奇怪,大半夜的,去看一回病,还不知道人家是谁,北屯的人我都认识啊。于是他大声问赶车人,“你是谁家的呀?”赶车人开始不说话,问急了,就说,“你别问了,快回家吧。”陶大夫本来年轻好动,又喜欢开玩笑,就抓住赶车人,“我看你是谁?让我看看。”赶车人一边赶车,一边躲闪,但还是被陶大夫把他的脸搬了过来。只听陶大夫“哎呀,妈呀!”大叫一声,原来,他看见赶车人面目狰狞,舌头伸出半尺多长,活脱脱一个吊死鬼形象。陶大夫吓得跳下马车,向家急奔,进屋后还慌里慌张,六神无主。他猛然想起,北屯的西边是一片坟地,哪有什么瓦房啊,我这是给鬼看病去了。
陶大夫就这样被吓得大病一场,半个多月后,身体才复原。
陶大夫是我们家乡的名医。他年轻时给鬼看病的故事,在方圆百里,可以说是广为流传。有时候,也有一些好奇的人问他,你真给鬼看过病呀?他只是笑笑,也不言语,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一幅让人神秘莫测的样子。
我小时候经常看见陶大夫给人看病,那时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名副其实的老中医。一看到他,小朋友们就说,看,那就是给鬼看过病的陶大夫。说完,大家都一脸肃敬的神色。
长大以后,我已不信什么鬼神,自然就对陶大夫给鬼看病这件事产生了怀疑,一定是世人牵强附会进行编造。为了证明这一想法,在上大学读中文时,我遍读南北朝志怪小说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想从中找到相类似的故事。老师见我经常读一些描写鬼怪之书,问明缘由后,帮我分析,想是年轻的陶大夫借给鬼看病为名,为自己的医术树名,试想,连鬼都找我看病,人就更得找我了,这样,还能给他自己的医术增加些神秘色彩。
老师最后说,你知道有这样一个成语吗?那就是“沽名钓誉”。
听了老师的话,我豁然开朗,十几年来的谜团,这才彻底解开。
鸿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多年来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并编入各种文集。剧本《连心桥》被拍摄成微电影,获华东六省一市暨全国部分省市微电影(微视频)大奖赛三等奖。作品集《墨香飞鸿》被选入齐齐哈尔市作家文丛,并由南海出版公司正式出版,获市文联神鹤杯佳作奖。现为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