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 | 月夜窗语
月夜窗语
多少年来,读书一直是我的主要兴趣,似乎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多少漫漫的长夜或静静的黎明,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写字台前,铺开书籍,随心所欲地翻到哪页走进哪页读哪页,身心浸润着美,那份美中,流动着人生静水流深的底蕴和朴素温暖的情怀,随着书中情节的展开,尽情地从中得到一种享受,一种喜悦和慰藉,如痴如醉之感无穷无尽矣!
周末,闲暇无事,读了一天的书籍,心里充斥了太多岁月游走在黑夜白昼时候的各种味道。书籍里的各种故事情节与现实交错,勾引了我的众多思绪,不能入睡。
我又来到书架旁,拿起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给何军委出的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丛书《何军委》画集,打开画集,眼前为之一亮。
何军委的画集中的笔下人物,无论是古典或现代,无论是驻行坐立、向背顾盼种种形态,清雅流利,人物形象洋溢一种内孕的力感。人物形象明秀不失浑朴、不失灵动,清朗神气。即便是人物纤毫可见的长发和衣饰褶纹,也线色清润,不见重滞。
看到画集中人物,不由让我想起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这些诗句在描写中渗透着超越自然而对自我情思的表达。诗句如此,绘画亦是如此。画家感知自然万物的生命,懂得“草木有情,人亦有知”。
何军委善于捕捉世间各种人物的细节。无论是静是动,他都能够通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其撷取并绘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之中。观看何军委作品的同时,我时而感叹,这个能够感知人间细微生命的画家,有着怎样一颗敏感的心啊!他的那些透过各种人物所展现出的情思打动着观者,让读者如坠画中之境,看到到人影,嗅到花香。
窗外,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此时此刻,我思想的羽翅翩翩起伏着,从画册里看得出,何军委不但是有思想的画家,而且是有境界的画家。有境界,是说画中人与人、人与环境,都构成一种可以体验到的、有生命活力的境界。人物和生活环境——无论清晨、正午,还是灯下,是在山间、湖上、岸边、树下、老宅,是观景、赏荷、下棋、游湖、散步,还是读书、拜佛、饮茶、闲话,都构置在和谐的时空境界里。这种境界源于画家的生命自省,是他所留恋、所想象的“诗意的栖居”。
窗前独坐,泡一杯香茗,静对明月,一任月光洗濯我卑微沉重的躯体。心如牛乳般温润纯净,心淡然安然。淡淡的月光,让人想起画集中月光下的古典仕女,从江南烟雨巷里缓缓走来的女子,独抱明月出凡尘。着一袭素色旗袍,衣袂翩翩,长发飘然,执一柄精致纸伞,秋波流转,信手低眉,犹如诗中的画,亦如画中的诗。踏着古典的韵律,携着诗经的沉香,沿着唐诗宋词的古道,一路迤逦而来。茕茕孑立,却独秀一方,
细品《何军委》的画集,让人时时有几多感动,美术的魅力在于穿越千年的岁月,散发着经久弥新的艺术灵光,丰富和延续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画集里一幅一幅作品散发着幽幽的香:那幽香飘逸在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爱国诗人屈原身驱上,拂荡在光明磊落铁面无私的堂堂清官包拯两袖间,也流淌在豪情壮烈一心复国的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弥漫在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那香气经了洗礼、净化,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性之美氤氲其中……伫立书房良久,思绪久难回归。
画者,本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万象在手,方能神思融趣。何军委是个颇具灵气的画家,已经具备了较为纯熟的笔墨,有了较高面貌的艺术取向和对于传统中国画的体悟和思考。他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自然万物间寻找可以入画的元素。正因如此,他在创作中才能常有“妙想”。 何军委将技法的“古”与意境的“新”有机地融合起来,使自己的作品激荡出一种亦古亦新的独特审美意韵,使观者在散发着浓浓古韵的笔墨中体会到画家颇具现代感的艺术思考。
读画集,本就读一份感觉罢了。读罢又有几多联想,不知今人与古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艺术范畴内驰骋,为何有时倒让人感觉他们彼此似乎相识相近、意趣相投? 这或许是现代画家与古代文人,有时有着相同的心气悟性、相通的艺术造诣,而跨越了洪荒岁月的鸿沟走到一起,拥有精神上的契合吧。
赵 黎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世界行河南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光源》杂志社副主编。以文艺评论、散文创作为主,兼写随笔、曲艺作品,先后获过“牡丹奖” 、“全国文学乌金奖” 等众多奖项,作品上千篇散见国内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