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刊备选)黄玉金易经山水刍议(24)|云风景(广东)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6510期
黄玉金易经山水刍议(24)
文/云风景(广东)
跟先生学艺的时候,开始不觉得什么,也不觉得他比别人高明出什么?但继续学习下去的时候,发觉先生和一般教画的老师确实不一样的。不一样代表了什么?就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思想见地。
先生刚引导我习画的时候,就提到了中华思想文明的《易经》。他并不把《易经》当成文化思想神秘的东西,因为《易经》人人都可以去看,人人都可以去读。可看、读的方式都不一样,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观点角度也确实不一样,这就是文化思想《易经》的思辨能力。
有一天,先生基于《易经》的话题,终于和我说了一句话:
人坐在小船上,上面是天空,下面是看不见的波涛狂澜。那一上一下,就代表了事物阴阳变化的关系。
学画也是这样的,你画出了一片景色;但你内心却没有灵魂的景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心中有画而无物,有物而无画。我说:
这话很艺术哲学呀!
先生回答:
传统书画所表达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它透过物象而去表达,这就需要丰富的艺术内涵修养。
为了先生所说过的话,我拼命地翻书,拼命地寻找答案。可一番功夫下来,还是没有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关系。
其实,先生的言下之意,是叫我知难而退。退是什么?就是权衡自己,觉得自己有没有画画的天份?有没有真正求学之心?
三年下来,我确实发觉自己一点长进也没有,好像越画越差,越画越不像,越画越见糊涂了!
照这么一说,先生的学问是假的吗?不是的,他教我如何去思考艺术人生,而人生也可以说是艺术的修养嘛!有思想的人生,和没有思想的人生,行为观点完全不一样的,也不可能等同去对比。
就拿读画来说吧,开始感觉读画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但照着先生的方法去做,感受就不一样了,理解能力也就不同了。
先生教我读画,其实就是教我注意学习的方法。
现在呢?我不但能够读画,还可以学着去书法和画画,画的都是一些传统的山水,传统的花鸟人物。画得虽然不太好,不太传神,不太达意;可画着画着,思想见地也就慢慢出来了。
大家试想一想:一个学画画的人,居然去写研究先生的易经山水?谁信呢?这不是很荒唐的事情吗?可您又不得不信。这么去说吧,先生的传统山水画资源都是开放的,并没有分出什么彼此,谁读了先生的画,谁都可以去写呀?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呀!对不对?
我们教育孩子学习传统书画艺术的时候,教得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方法。
方法对路、对头了,孩子的灵性、长处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可民间一些个别的所谓画师,我叫他画师是出于尊重,可他们到底具不具备教画的水平能力呢?我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
把今天这个卦象一说,我就用题目“满心恩泽”来说说——
过去,先生在和我的聊天当中,发现了我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兴趣。因此,他不失时机地引导我,鼓励我,启发我;但他从不去挑明,从不去明明白白地说,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明师育人的一种微妙方法了。先生就是让我首先对山水画产生心仪之感,产生不一样的艺术思想趣味。然后,才将我的学习兴趣给吸引过来。
三年下来,读懂中国的传统书法不算很难,其实也不难,这里面有艺术思想的真套路,有前瞻后仰的思想境界,有不一样的书画艺术审美眼光。所有这些,都是先生所一手教出来的;这可不是我所凭空捏造的。或者说,本来就没有的事,是人为刻意地想象出来的?我可以说,不是。
“满心恩泽”就是说,忘记不了先生对我的艺术教育方法,忘记不了他对我循循善诱的书画艺术教诲,忘记不了他对我艺术教育的呕心沥血!
我头顶上假如真有一颗心,那就是先生的易经山水画观念。这艺术思想观念,让我知道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书画教育。
(未完待续)
辛丑年立秋后(公历2021年8月16日)下午写于南粤藏拙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刊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即删除。
特约作者简介
《文学时代微刊》编辑部
主编:郑清风
执行编辑:早春丽日
编辑:花想容兮 尚斌 鲁捷 师法自然
公众平台微信号:wxsdwk
【往期回顾】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