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诗长河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奔流而下,再经过初唐盛唐诗人的疏浚,直向大海,汪洋恣肆,到了另一个境界,田园诗、边塞诗、宫庭诗、山水诗……各种题材丰澹富丽,气象万千。

咱们先走进田园诗舒适的天地。

盛唐田园诗第一个人物当属孟浩然。孟浩然是襄阳人,他的一生,是个三步曲,隐居-求功名-再隐居。前期隐居读书是为求名,满怀着希望。四十岁考试没中进士,再回去浪游隐居,就很抑郁(其间张九龄贬到荆州,两个是老相识,张九龄很欣赏孟浩然,请他做过一段从事。可张九龄没做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关于孟浩然求仕有两个故事。

一个说,王维很欣赏他,带他到衙门里,正好玄宗皇帝来视察,孟浩然躲到床(一种坐具)下,玄宗发现,说久闻大名,把你的新作读一首来听,孟浩然念了一首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玄宗听了很生气,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为这个,孟浩然落第了。

另一个说,有个专门寻访遗贤的官韩朝宗发现他是个人才,在其落第后带他到京师,要推荐给朝廷,并约好了日期。谁知道突然有个朋友来,孟浩然就和朋友喝酒,朋友说,你和韩公有约定。孟浩然说,既然喝上了,还管他别的事儿呢!继续喝酒。韩朝宗等不到他,很生气,就不再推荐。

这两则故事都见于《新唐书》,但后人很怀疑其真实性。然而,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是对孟浩然性格的真实描写。李白很欣赏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两人都是任性的人,惺惺相惜。

孟浩然死得也很任性。他背上生疽,治得刚有好转,王昌龄到襄阳来了,两人相见那个高兴呀,喝酒吧,吃肉吧,一切中医禁忌的东西,他都不禁了,结果,病又加重,死掉了。

孟浩然留存到今天的诗有二百六十多首,五律最多,对五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山水田园是他诗的主要题材。他的隐逸是为入仕,入仕不得再隐逸是为抑郁找解脱,因而他的田园诗没有陶潜的参加劳动的真切体会,也没有陶潜参悟人生的思想深度,更没有陶潜追求理想的热情,再加上性格的原因,他的诗风恬淡孤清,是另外一个世界,这对于唐诗的发展来说,是扩大了题材,纯净了语言,提高了格调。皮日休说他“遇景入韵,不拘奇抉异”被古人认为是确论,现代闻一多评论他的诗“淡到不见诗了”,也被认为是确论。

看他的诗。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山光,多数时候指山色,如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九重树影连清汉,万寿山光学翠华。”有时指山中气候,如:常达《山居八咏》:“溪浸山光冷,秋凋木叶黄。”罗隐《秋霁后》:“净碧山光冷,圆明露点匀。”这里指傍山将落的太阳。同样的用法如韦应物《过昭国里故第》:“风散花意谢,鸟还山光夕。”

闲敞,悠闲宽敞的地方。这里是形容词借代作名词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在诗中常用。如辛延年的《羽林郎》:“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李清照词:“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这里的娉婷本来是形容词,指女子美好的姿态,这里都借代指美女了。

试翻译如下

傍山夕阳向西落,池上月亮渐东升。我披散着头发享受黄昏时的清凉,推开窗户我躺在悠闲宽敞的地方。微风吹来荷花香,竹叶滴落露水响声清亮。想要取出鸣琴弹奏一曲,可惜没有知音前来欣赏。因此我更加思念老友,半夜怕要劳驾梦去想念他了。

赏析

这首诗很可见皮日休与闻一多评论孟浩然诗的特点,没有奇崛的意象,也没有好像着意构建的结构,极像流水账:天黑了,凉快,我乘凉很自在,一自在就想弹琴,一弹琴想有知音听,就想起了我的朋友辛大。

然而,这首诗读起来并不是寡淡无味,而是诗味盎然。这是因为孟浩然以极简单极精炼的笔墨,描绘出一个清净舒适却也带着淡淡感伤的意境。看其用词的指向,“散发”与“卧闲敞”互相照应,写出无拘束的身心;“夕凉”与“开轩”互相映衬,写出极惬意的环境;荷风送香,得味觉之快感;竹露滴清响,得听觉之清爽。在这样的环境中,身清心净,便有了弹琴抒情欲望,可一弹琴,想起知音,却见不到,便生了淡淡的忧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