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朱彤:京津冀大气治理卓有成效,北京避免近5千例肺癌

文章导读

近日,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特聘研究员朱彤教授指出,京津冀地区过去5-10年内大气污染治理卓有成效,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显著下降。尤其是2020年北京大气环境中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为38微克/立方米,不仅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人民的健康指标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健康效益。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王红茹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上,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特聘研究员朱彤教授指出,京津冀地区过去5-10年内大气污染治理卓有成效,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显著下降。尤其是2020年北京大气环境中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30+”,为38微克/立方米,不仅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人民的健康指标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健康效益。

由于空气质量的改善,由此带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相应地降低。朱彤表示,2013-2017年,不仅从全国范围看,京津冀地区也有非常显著的降低,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率大概下降了11%左右,包括慢阻肺、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癌等导致的死亡风险降低。

此外,在大气污染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北京的肺癌发生率也出现了变化。朱彤指出,从北京肺癌发病人数每年的变化情况看,如果按照过去的发展规律,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应该是往上增加,但是自从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后,北京的肺癌发病人数的增速明显减缓,“空气污染导致的肺癌比例从最早的40%-45%,最近几年下降到30%左右,避免了将近5000例肺癌,减少了2.1亿的医疗支出。”

在肯定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同时,朱彤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他表示,臭氧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其健康效应不容忽视,“臭氧浓度上升使得我们不能忽略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未来需要针对多种目标综合治理。一是要推动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尤其是在京津冀地区;二是要加强空气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的协同应对;三要综合考虑人体健康、生态效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