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十·杂病根原 带下 产后根原

杂病根原

妇人之病,多在肝脾两经。土湿木郁,生气不达,奇邪淫泆,百病丛生。而阳虚积冷者多,阴虚结热者少。以其燥热在肝胆,湿寒在脾肾。土湿木郁而生表热者,十之八九,土燥水亏而生里热者,百无一二也。

【翻译】妇人的病,多在肝脾两经,土湿木郁,生气不达,特殊的邪气淫乱,百病丛生。而阳虚积冷的居多,阴虚热结的少,因为她燥热在肝胆,湿寒在脾肾,土湿木郁而产生表热的十之八九,土燥水亏而产生里热的百无一二。

带下

带下者,阴精之不藏也。相火下衰,肾水澌寒,经血凝瘀,结于少腹,阻格阴精上济之路,肾水失藏,肝木疏泄,故精液淫泆,流而为带。带者,任脉之阴旺,带脉之不引也。

五藏之阴精,皆统于任脉。任中阳秘,带脉横束,环腰如带,为之收引,故精敛而不泄。任脉寒冱,带脉不引,精华流溢,是谓带下。水下泄则火上炎,故多有夜热骨蒸,掌烦口燥之证。

而下寒上热之原,则过不在于心肾,而在于脾胃之湿。盖气根于肾,坎之阳也,升于木火而藏于肺;血根于心,离之阴也,降于金水而藏于肝。金性收敛而木性生发,金随胃降,收敛之政行,离阴下潜而化浊阴,是以气凉而水暖;木从脾升,生发之令畅,坎阳上达而化清阳,是以血温而火清。阳不郁则热不生,阴不郁则寒不作也。土湿则脾胃不运,阴阳莫交,阳上郁而热生于气,阴下郁而寒生于血。血寒,故凝涩而瘀结也。

仲景温经一汤,温中去湿,清金荣木,活血行瘀,诚为圣法。至于瘀血坚凝,则用土瓜根散,精液滑泄,则用矾石丸,法更密矣。

温经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当归二钱 阿胶三钱 麦冬三钱 芍药三钱 芎?二钱 茱萸三钱

煎一杯,温服。
 
治妇人带下,及少腹寒冷,久不受胎,或崩漏下血,或经来过多,或至期不来。

阴精流泻,加牡蛎。瘀血坚硬,加桃仁、鳖甲。

带下

【翻译】带下病,阴精的不收藏。相火下衰,肾水冷寒,经血凝瘀,凝结在小腹,阻格阴精上行的路,肾水失藏,肝木疏泄,所以精液淫乱,流下去为白带。

白带,任脉的阴气旺盛,带脉的不能约束。五脏的阴精,都统领于任脉,任脉中阳气秘固,带脉横向约束,环腰如带,为之穴(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收缩,所以精收敛而不泄,任脉极寒,带脉不收缩,精华流溢,这就是白带下。水下泄则火上炎,所以大多有夜间热和出汗,手心脚心烦燥、口干舌燥的病证。

而下寒上热的原因,却过错不在于心肾,而在于脾胃的湿。因为气的根源在肾,坎阳,升于木火,而藏于肺;血根源于心,离阴,降于金水,而藏于肝。金性收敛而木性生发,金随胃降,收敛的功能发挥,离阴下潜,而化浊阴,所以气凉而水暖;木从脾升,生发的功能通畅,坎阳上达,而化清阳,所以血温而火清。阳不郁则热不生,阴不郁则寒不发作。土湿则脾胃不运转,阴阳不交,阳上郁而热产生于气,阴下郁而寒产生于血,血寒,所以凝涩而瘀结。

仲景的温经一汤,温中去湿,清金荣木,活血行瘀,实在为圣明的方法。至于瘀血坚凝,则用土瓜根散,精液滑泄,则用矾石丸,方法更严密了。
  【翻译】温经汤

人参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当归11克 阿胶11克 麦冬11克 芍药11克 芎穷7克 茱萸7克 半夏11克
  煎一杯,温服。
  治疗妇人带下,及小腹寒冷,久不受胎,或崩漏下血,或经来过多,或至期不来。
  阴精流泻,加牡蛎;瘀血坚硬,加桃仁、鳖甲。

{解读}带下,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造成白带病的原因很多,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或盆腔炎引起。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宫颈癌等。临床表现常见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若腐臭难闻,当警惕是否有癌变。

 [辨证论治]

1.脾虚湿困证: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淡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恶心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健脾渗湿。

 2.胞宫虚寒证:白带清冷,量多,质稀如水,或透明如鸡子清,有腥气,日久不止,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清长,夜间尿多,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暖宫散寒、祛湿止带。

  3.胞宫湿热证:带下粘稠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挟血液,或浑浊如米泔,有腥秽臭气,阴中灼热瘙痒,或小腹痛,小便短黄,或有腹部掣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4.瘀滞胞宫证:带下赤白,少腹胀痛或刺痛,行经困难,舌质紫暗,脉弦涩。活血行滞止带。 
 5.阴虚内热证:带下色黄或赤,阴中灼热,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手足心烧,腰酸,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

产后根原

产后血虚气惫,诸病丛生,病则永年毕世,不得平复。弥月之后,气血续旺,乃可无虞。盖妊娠之时,胎成一分,则母气盗泄一分,胎气渐成,母气渐泄,十月胎完,而母气耗损十倍。寻常不过数胎,而人已衰矣。母气传子,子壮则母虚,自然之理也。

但十月之内,形体虽分,而呼吸关通,子母同气,胎未离腹,不觉其虚。及乎产后,胎妊已去,气血未复,空洞虚豁,不得充灌,动即感伤,最易为病。胎时气滞血瘀,积瘀未尽,癥瘕续成者,事之常也。气血亏乏,脾虚肝燥,郁而克土,腹痛食减者,亦复不少。而痉、冒、便难,尤为易致,是谓产后三病。

血弱经虚,表疏汗泄,感袭风寒,是以病痉。痉者,筋脉挛缩,头摇口噤,项强而背折也。气损阳亏,凝郁内陷,群阴闭束,是以病冒。冒者,清气幽埋,不能透发,昏溃而迷罔也。津枯肠燥,阴凝气结,关窍闭涩,是以便难。便难者,糟粕艰阻,不得顺下,原于道路之梗塞,非关阳旺而火盛也。

总之,胎气生长,盗泄肝脾,土虚木贼,为诸病之本。土气不亏,不成大病也。

桃仁鳖甲汤

桃仁三钱 鳖甲三钱 丹皮三钱 丹参三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瘀血蓄积,木郁腹痛者。

内热,加生地。内寒,加干姜。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丹皮三钱 地黄三钱 当归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者。

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桂枝栝蒌首乌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栝蒌根三钱 首乌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发热汗出者。

葛根首乌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葛根三钱 麻黄一钱 首乌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寒伤营血而病刚痉,发热无汗者。

桂枝茯苓人参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阳虚郁冒。

苁蓉杏仁汤

甘草二钱 杏仁二钱 白蜜一两 肉苁蓉三钱

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治津亏木燥,大便艰难。

姜桂苓砂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

治饮食不消。

产后根原

  【翻译】产后血虚元气衰惫,诸病丛生。病了就多年甚至于毕生,不能治好或者恢复。满月之后,气血渐渐的旺盛,才可无虑。因为妊娠的时候,胎儿成长一分,则母气暗中泄露一分,胎气逐渐成长,母气逐渐泄露,十月胎儿发育完成,而母气耗损十倍,平常不过几胎,而人已经衰老了。母亲的气传给孩子,子壮则母虚,自然的道理。
  但十月之内,形体虽分,而呼吸关通,子母同气,胎未离腹,感觉不到其虚。等到生产后,胎妊离开,气血没有恢复,空洞虚空,不得充灌,动不动就感伤,最容易得病。怀胎时气滞血瘀,积瘀未尽,腹中结块的病后来发作的,经常的事。气血亏乏,脾虚肝燥,郁而克土,腹痛食减的,也有不少。而病痉,病郁冒,大小便困难,尤其容易得病,这叫产后三病。
  血弱经虚,表疏汗泄,感袭风寒,所以病痉(抽筋、痉挛、痉风)。痉,筋脉挛缩,头摇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脖子硬而后背弯曲。气损阳亏,凝郁内陷,各种阴象堵塞约束,所以病冒。冒,清气幽埋,不能透发,昏溃而迷惘。津枯肠燥,阴凝气结,关窍闭涩,所以大小便困难。大小便困难的,糟粕艰难险阻,不能顺利的便下,原因在道路的梗塞,不关阳旺和火盛。
  总之,胎气生长,暗中泄露肝、脾,土虚木贼,为各种病的本原。土气不亏,形不成大病。

 【翻译】桃仁鳖甲汤
  桃仁11克 鳖甲11克 丹皮11克 丹参11克 桂枝11克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瘀血蓄积,木郁腹痛的。
  内热,加生地,内寒,加干姜。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地黄11克 当归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的。
  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桂枝栝蒌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栝蒌根11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三枚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痉病而见有汗者,《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叫柔痉”),发热汗出的。
  葛根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葛根11克 麻黄4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寒伤营血,而病刚痉(《金匮要略》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日刚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发热无汗者。
  桂枝茯苓人参汤
  人参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阳虚郁冒。
  苁蓉杏仁汤
  甘草7克 杏仁7克 白蜜37克 肉苁蓉11克
  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治津亏木燥,大便艰难。
  姜桂苓砂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
  治饮食不消化。

(0)

相关推荐

  • 桂枝去芍药汤。(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桂枝去芍药汤 组成:桂枝.甘草.生姜.红枣. [经典方证] <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怕寒),遇到这种情况就要 ...

  • 《四圣心源》杂病根原

    妇人之病,多在肝脾两经.土湿木郁,生气不达,奇邪淫泆,百病丛生.而阳虚积冷者多,阴虚结热者少.以其燥热在肝胆,湿寒在脾肾.土湿木郁而生表热者,十之八九,土燥水亏而生里热者,百无一二也. 带下 带下者, ...

  • 《四圣心源》痉病根原

    痉病者,汗亡津血而感风寒也.太阳之脉,自头下项,行身之背.发汗太多,伤其津血,筋脉失滋,复感风寒,筋脉挛缩,故颈项强急,头摇口噤,脊背反折也.<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 ...

  • 《四圣心源》湿病根原

    湿病者,太阴湿旺而感风寒也.太阴以湿土主令,肺以辛金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胃以戊土而化燥,燥湿相敌,是以不病.人之衰也,湿气渐长而燥气渐消,及其病也,湿盛者不止十九,燥盛者未能十一.阴易盛而阳易衰, ...

  • 《四圣心源》暍病根原

    暍病者,暑热而感风寒也.热则伤气,寒则伤形.<素问·通评虚实论>: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以寒性敛闭,暑性疏泄,寒闭其形而皮毛不开,是以气盛而身寒:暑泄其气而腠理不阖,是以 ...

  • 《四圣心源》目病根原

    目病者,清阳之上衰也.金水为阴,阴降则精盈,木火为阳,阳升则神化.精浊故下暗,神清故上光.而清阳之上发,必由于脉,脉主于心而上络于目,心目者,皆宗脉之所聚也.<内经>:心者,宗脉之所聚也. ...

  • 《四圣心源》耳病根原

    耳病者,浊阴之上填也.阳性虚而阴性实,浊阴下降,耳窍乃虚,虚则清彻而灵通,以其冲而不盈也.目者,木火之终气,耳者,金水之始基.木火外明,故神清而善发,金水内虚,故气空而善内.凡大块之噫气,生物之息吹, ...

  • 《四圣心源》鼻病根原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则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气之熏蒸也.肺中清气,氤氲如雾,雾气飘洒,化为雨 ...

  • 《四圣心源》口病根原

    口病者,足阳明之不降也.脾主肌肉而窍于口,口唇者,肌肉之本也.<素问>语.脾胃同气,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唇口不病,病者,太阴己土之陷而阳明戊土之逆也.阳明逆则甲木不降而相火上炎 ...

  • 《四圣心源》产后根原

    产后血虚气惫,诸病丛生,病则永年毕世,不得平复.弥月之后,气血续旺,乃可无虞.盖妊娠之时,胎成一分,则母气盗泄一分,胎气渐成,母气渐泄,十月胎完,而母气耗损十倍.寻常不过数胎,而人已衰矣.母气传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