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志》错将“宗良”作“良宗”
《内乡县志》错将“宗良”作“良宗”
一、郑时,字宗良,舒城人
宗良乃明时舒城人郑时之字。而在《内乡县志》卷六中错将郑时字宗良,写为郑时,字良宗。
据《舒城县志》卷二十名宦志载:“郑时,字宗良,天性孝友,简重端慤,由景泰进士授山西道监察御史,上疏陈四事,为用事者忌,谪河南内乡。……”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卷诸姓部之38也载:“郑时。按《万姓统谱》时,字宗良,舒城人,景泰进士历尚书。”
李贤撰《赠御史郑宗良出宰内乡》一文在《内乡县志》卷九中有载。
从上述记载和李贤与郑时同朝为官,并作歌相赠的情况看显然郑时字宗良。因此,说宝鼎望撰《内乡县志》(清康熙三十三年版影印)卷之六职官载:“郑时,字良宗,舒城人。进士,监察御史,巡按江西,风裁凛然。为用事者所忌,天顺三年左迁知内乡县,勤于民事,拓城郭、兴水利、起教化,政治聿新,吏民畏怀。擢福建延平知府,历官至刑部尚书。祀名宦。中的记载是错误的错把“宗良”作“良宗”了。
二、郑时谪内乡是因御前失礼而非为用事者所忌
按《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天顺三年夏四月条载:“壬戌(十一)。调山西道监察御史郑时为河南南阳府内乡县知县。时从父南京吏部侍郎泰,卒,赐葬祭。时为谢恩误入常朝班不行礼,遂自劾下锦衣卫狱,赎杖毕,仍调是任。”可知,郑时是因御前失礼而左迁内乡的。但在《舒城县志》卷二十名宦志及宝鼎望撰《内乡县志》卷之六职官中均记载的是:“为用事者所忌,左迁知内乡县”。
三、郑时确有为用事者所忌遭贬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十三景泰四年春正月条载:“丙戌(二十八)。山西道监察御史郑时言三事一曰敦节俭以厚财用……二曰严赏罚以肃军威……三曰节劳役以厚民生”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八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六景泰六年九月条载:“庚寅(十八)巡按按湖广监察御史包瑛案,监察御史郑时巡按湖广时论益狱有失,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伍善案,监察御史胡端分巡畿内纵其从吏索赂俱命都察院执问之。”
由《实录》记载可知,郑时,上疏言事是在景泰四年(1453)春正月, 遭都察院执问是在景泰六年(1455)九月。而谪内乡知县是在天顺三年(1459)夏四月。
综上可知,郑时,字宗良,舒城人。天顺三年(1459)因从父南京吏部侍郎泰,卒,赐葬祭。时为谢恩误入常朝班不行礼,遂自劾下锦衣卫狱,赎杖毕,仍调南阳内乡知县。据此可修正《内乡县志》卷之六职官中记载的郑时字“良宗”之误。同时可修正《内乡县志》卷之六及《舒城县志》卷二十中关于郑时谪内乡知县原因的记述。
四、附录邓州文史学者常振会先生抄录校点的李贤撰《赠御史郑宗良出宰内乡》
赠御史郑宗良出宰内乡(李贤)
县令为古子男爵,墨绶铜章受深托。承流宣化任非轻,怀保斯民洵可乐。
百责在身务且繁,盘根错节才须堪。得时行道在斯职,比之相业应无惭。
郑君早负青云器,门内文物总人瑞。豸冠几载立朝端,正言谔谔奸心悸。
于今出宰向菊潭,子民事业心诚躭。殷勤抚字布三惠,持身之宝惟不贪。
君不见,宓子贱,堂上鸣琴意何善。任人得逸是良图,戴星出入岂同羡。
又不见,言子游,春风百里闻歌讴。学道爱人□□□,仲尼莞尔安能尤。
后来为令多草草,能蹈芳踪似星晓。试观载籍几循良,不愧前人又何少!
君今立志异寻常,应与二子同翱翔。政教齐兴颂声作,佇看远迩皆传扬。
孰谓今人不如古,不行古道亦何苦。作歌为赠望君深,未必于君无小补。
以上文史爱好者侯保国据邓州文史学者常振会先生抄录校点的李贤撰《赠御史郑宗良出宰内乡》一文及《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宝鼎望撰《内乡县志》(清康熙三十三年版影印本)、《舒城縣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63册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卷诸姓部之38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