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楷书还是先有行书?

这个问题对于不是专门从事书法专业的人,只能从小时候的练字角度去推测,毕竟我们开始上学阶段是学的楷书,再写的行书。因此,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先有楷书才有的行书,因为行书是楷书的快写。

但是,古代那个时候的人对行书的理解和现在人对行书的理解或许有些许不同。而且本来从书法发展,行书是东汉-刘德升发明或者创造改进的,那个时候的隶书盛行的时代,楷书也还在隶书的变化融合中处于萌芽阶段,因此那个时候的行书可以理解成隶书或楷隶的快写,快写中会有笔断意连,牵丝的效果。毕竟,为了书写更快捷,章草也是隶书基础上发明的,在章草中,也更感受到行书的那种流畅性。

下图为三国时期皇象书写的急就章(章草):可以看出三国时期的楷书已经非常成熟。

在出土的汉代简牍中,能发现隶书的快写,是那样的流畅自然。

从历史来看,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字体创作,融合的大时代。三国时期的钟繇被认为是楷书的鼻祖,其实在他传承下来的几幅作品中,《宣示表》是最规范的楷书了,其他的像《贺捷表》《荐季直表》还属于隶书和楷书夹杂的阶段,说明在钟繇生活的几十年中,楷书和隶书经历了很多尝试的融合及变革......

到了魏晋时期,王羲之的纯行书《兰亭序》,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行书是在小楷结构的基础上发展了壮大,成为了一种独立的书体。

所以从行书的定义来说,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两个角度:

按历史角度来说,行书是在规范楷书之前产生的快写隶书或楷隶的一种方式。

从字体发展角度来说,行书是在楷书定型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创新,后来成为一种新的书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