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无阴虚”是真的么?脾阴不足了会怎样?
临床中,我们常说脾阳不振、胃阴不足,似乎很少提到“脾阴”,甚至有'脾无阴虚'之说。我们临床需要关注脾阴吗?如果脾阴不足,又该如何用药?
秘典
1、当然需要。吴澄在《不居集》中说:“古方理脾健胃,多偏重胃中之阳而不及脾中之阴,然虚损之人,多为阴火所灼, 津液不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指出:“治阴症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自然灌溉诸脏腑也。”由此可见,脾阴也是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所以治疗脾病不应单纯从气(阳)方面着手,亦应考虑到脾阴。
2、但是,临床要注意不要混淆了脾阴虚与胃阴虚,两者是不同的。脾阴虚常因思虑、饥饿、脏腑内热、药食温燥而致。其症常见食少腹胀,腹痛消瘦,便结尿黄,渴饮不多,低热, 舌红,并伴其他脏腑虚衰症状。胃阴虚则常见于急性热病后期,邪热伤阴所致。 其症常有食少或饥不欲食、胃中灼热、嘈杂、呃逆、干呕、口燥、咽干等。
3、补脾阴代表方剂有:吴澄的中和理阴汤(人参、燕窝、山药、扁豆、莲肉、老米);理脾阴正方(人参、河车、山药,白芍、莲肉、扁豆、茯苓、橘红、甘草);《局方》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苡仁、莲肉、砂仁、陈皮、桔梗);还有张锡纯的一味薯蓣饮,都可以化裁使用。
4、黄建业先生有个补脾阴的自拟方∶山药20克,莲肉6克,太子参6克,扁豆6克,神曲6克,麦冬9克,乌梅6克,苡仁9克,糯米15克。煎水或煎浓汁制成糖浆内服。
便结者加蜂蜜;烦躁者加白芍、竹叶、蝉衣;口疮者加灯心。在治疗过程中常配服山药糯米粥。此法治疗小儿疳证之属脾阴虚者颇具疗效;亦常用于成人久病体虚、消瘦、便结、咽干、食少、低热之证以及长期口腔溃疡等。
本问题由灵兰课程组制作人云冲回答,观点引自黄建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