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年年有故事
公元前377年 子思论政
通篇仔细描述了子思与卫侯的三次对话。原文就不张贴出来了,大致意思如下:
1.子思向卫侯推荐苟变为将。卫侯说这个人犯过小错,做官时吃过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一根良木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也不会扔掉它的。现在您处在纷争之世,正要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听了赶紧再拜子思。
2.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子思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上下谄媚,不辨是非,早有一天变成“国将不国”。
3.子思对卫侯说“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卫侯问:“为什么?”子思说,国君自以为是,官员不敢改正。官员自以为是,百姓不敢改正。如此下去会有什么好结果?
子思,又名孔伋。孔子嫡孙,后世封为“述圣公”。活了82岁,大概48岁左右居卫国,这几段话应该就是这个时期。晚年居鲁国,为鲁穆公的老师。《史记》记载子思尝困于宋,作《中庸》,但是没有时间可考。
子思的生平事迹有大量学者研究考证,他是儒家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子思提出中和的概念:
中:情绪没有发泄,心静无偏倚为中。中为天下万物的根本。
和:情绪发泄出来,行为合乎节度,无过无不及为和。和为天下共行的大道。
儒家孔子—曾参—子思—孟子,一脉传承。子思孟子又称思孟学派。
子思论政是不是就是莫种意义上的儒家入世呢?最后想提一个问题:哲学家到底为这个世界贡献着什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