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钱善希:我记忆中的牛滩圩
我记忆中的牛滩圩
文|钱善希
你知道我国古代“四渎”吗?古人把有源头有独立入海口的河流称为“渎”,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为“江河淮济四渎。”
古代淮河有独立入海口,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淤塞了淮河古河床,形成两岸冲积平原和中下游众多湖泊。现在的淮河经过治理改道,流经苏皖两省交界处的洪泽湖边,拐了个90度大拐弯,折向南门的七里湖。七里湖与女山湖相连,以女山湖截水闸为界,闸上以西女山湖,闸下以东七里湖。女山湖北岸与淮河大拐弯相夹的一片洼地,总称潘村洼,面积约15万亩,是沿淮平原肥沃的优质耕地,自东向西分布着安淮圩、丰收圩、朝农圩、钱西圩、牛滩圩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这片圩区是女山湖北岸滩涂地,1984年女山湖截水闸建成前,这片湖边滩地随女山湖水位变化或隐或现,当年,沿湖嘉山县太平乡、潘村乡、紫阳乡三个乡为增加耕地面积,东起女山湖镇,西至钱西村,沿湖修建了一道60多华里的圩堤,拦截女山湖水位北进,增加耕地面积。修建圩堤时国家经济困难,无财政资金支持工程,全靠三个乡的老百姓出劳出力,肩扛担挑完成了这条长堤。由于修筑这条大坝时老百姓缺衣少食吃不饱肚子,因此圩堤取名“无粮坝”,寓意无粮修筑的大坝,又寓意大坝修筑前圩内土地是不产粮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县乡政府年年加固“无粮坝”工程,上级领导在检查“无粮坝”加固防汛工作中,看到圩内绿油油的庄稼,感觉“无粮坝”名称不雅,随改“无粮坝”为“丰收圩”,寓意圩内肥沃的土地,广产粮食,年年丰收。
丰收圩西南拐角有个小圩叫牛滩圩,是嘉山县紫阳乡钱西村的牧牛场,和东面毗邻的朝农圩连成一片,面积有3000多亩,生长着一望无际的芦苇,这里记载了我童年的美好记忆:
浩浩荡荡的芦苇滩,远远望去连天碧绿,天空显得空旷辽阔,蓝天白云下鹭鸶盘旋,懒散的像缕缕白色飘带,空中游荡;夹杂在空中飘带中的急遛鸟漫不经心的轻歌曼舞,仰望着它们的休闲惬意,使你感觉到世界是如此的自然寂静和随和;俯瞰满湖碧绿的婆娑蒹葭随风摇曳,苇雀和一些叫不清名字的小鸟,穿梭嘻戏在芦苇梢,这里的一切时刻演奏者大自然的和谐协奏曲……
每年初春,当牛滩圩嫩绿的蓑衣草和簇簇芦芽探头伸出地面,满湖绿茵覆地,嫩柔如毯时,这里便成了动植物的乐园:青蛙腾挪跳跃,蟾蜍呱呱隐身,蜻蜓迎面飞舞,蝴蝶亲昵拍怀,偶尔可见水蛇蜿蜒游动,老乔婆、叫油子、蝗虫、蚂蚱等各类昆虫从你落脚的草丛中展翅拍面,有的趴在你肩膀和头顶,有的攀附你脚面或裤腿。
你如果是美食家,随手挖开一片地表土,映入你眼帘的缕缕银白色的天然芦荟根,还有夹杂其中的根根嫩白如纤指般的芦笋,这种野生食材,恐怕也只有那个年代你才可目睹。
记得有次星期天,我换下弟弟去牛滩放牛。当时一个生产队有六七头牛,我们生产队六七个牧牛童,每人骑着一头牛一字排开,进入圩区,把牛绳缠绕在牛角上,任凭老牛自由随意地吃草。我和两个小伙伴提着个鸡遛藤条编织的大肚小口的鸟笼子,钻入芦苇荡,四顾搜寻,周围远近不等,零乱点缀着一个个像小灯笼一般的鸟巢,鸟巢一般在一人多高处,叼筑于一簇芦苇杆或是一株柳树枝间,瓣弯芦苇杆或树枝,把手伸入鸟窝,雏鸟叽叽喳喳在手指间挣扎,年幼无知的我们会把一窝窝雏鸟掏出来,装在自己随身携带的鸟笼里。有的鸟巢里只有一窝正在孵化的雀蛋,我们也会如获至宝地把鸟蛋掏出来,装入随身携带的布兜,如果鸟蛋尚未孵化成型为小鸟胚胎,它们就成了我们这些小伙伴们晚餐的美味佳肴了。
掏鸟窝抓鸟蛋是我在牛滩圩放牛最开心的事,牛滩圩距离我们居住的村庄有六七里路,在那个步行交通的时代,进入圩区放牛是不能回家吃午饭的,一般早晨出发时带一块饼做干粮,中午吃一口垫吧垫吧,虽感饥饿,但掏鸟窝的乐趣可以驱散饥饿的痛苦。喝水是不用愁的,当年牛滩圩每条沟里的水都是纯天然的,清澈见底,两手合掌捧起就喝。曾几何时,我和两个小伙伴钻入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几番转悠,迷失了方向,于是认准一个方向往外钻,总不到边,于是又向另一个方向往外走,筋疲力尽仍没钻出来,眼看天黑了,害怕地哭起来。直到芦苇荡慢慢黑下来,才听到大人们遥远处断断续续呼喊着我们乳名的声音,这才寻声才挤出芦苇地。
回忆儿时的牛滩圩,那是大自然对我们钱西人民的馈赠,时至今日,我对那片湿地一直珍藏着美好的记忆,每年春夏之交,当我们横坐牛背悠然进入圩区,扑面而来清爽的新鲜空气;映入眼帘嫩绿的婆娑蒹葭;聒噪于耳际的百鸟鸣和,让你感觉仿佛进入仙境。徜徉圩区堤坝,让你亲吻大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尽享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如此人生还有何搁不下的呢?……美景已也,原生态的牛滩圩逝去了,保护湿地,保护自然,真的不应停留在口头上!
给读者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