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最接近完美的男人,结局却令人心疼

金庸一支笔,挥洒自如,写尽了他心中的江湖侠客。

其中,有一个侠客最接近完美:

比起郭靖,他不迂腐;比起杨过,他不狂放;比起张无忌,他更专情。

倪匡评价他时,这样说道:“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极多,但若论意气之豪迈,行笔之光明,胸襟之开阔,唯有乔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却充满了无法逆转的悲剧意味。

身为丐帮帮主的他,三十出头就享有盛名,却因为身世,一下子坠入了命运的深渊。

命运之手何其残酷,他却始终只行好事,不问前程。

他就是《天龙八部》中的乔峰。

1

身居高位,宽以待人

有人说,乔峰是《天龙八部》中的第一战神。

和段誉、虚竹天降奇遇相比,乔峰从没吸纳过别人的内功。他的内功,全靠自己日夜勤勉、朝夕苦练。

自己一拳一脚练出来的内力,虽然比不上段誉和虚竹吸纳别人来得快、来得多,但胜在根基牢靠。

整部《天龙八部》,只要是乔峰参与的战事,除非人数悬殊,否则他很难落于下风。

对于这样一个武功卓群的英雄,金庸先生写他时,却略去了成长历程。

他出场时,就已经三十一岁,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

论地位,他是天下第一帮——丐帮的帮主;论名气,他与慕容复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是武林中一颗闪耀的明星。

可以说,乔峰出场时正是他的巅峰时刻,最不缺的就是鲜花与掌声。

然而,一个人长期在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下,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苛待他人的性格。

乔峰却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杏子林中,全冠清集结了四大长老,想要罢免乔峰的帮主之位。

四大长老带着自己的亲信,逼乔峰束手就擒。

乔峰见变乱横生,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唯恐乱局引起本帮兄弟自相残杀。

他定下心神,先制住祸首全冠清。而后,他与四大长老周旋,等执法长老白世镜赶到,稳定了局势,才让他们认罪伏法。

若是别人,在敌人落于下风时,很有可能会乘胜追击、斩草除根。

但乔峰没有这么做,他看出四大长老是受全冠清蛊惑,背叛自己,只是为了维护丐帮。

所以,他有心放四大长老一条生路。

然而,依照帮规,丐帮弟子有背叛帮主的行为,不得轻易赦免。

如果不惩罚四大长老,又置帮规于何地呢?

好在,帮规还有一条:如果帮主想要赦免罪犯,必须用自己的血来洗净他们的罪孽。

对于背叛自己的人,不杀也就罢了,反而还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保护他们。

这样的事,唯有乔峰肯做。

乔峰当众细数四大长老对丐帮的种种贡献,就在众人为之动容之际,乔峰插了自己四刀,然后顺理成章地赦免了四大长老的罪过。

《周易》中有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个世上,不是只有武力,才能使人臣服。

一个成功的领导,往往明白宽容比威慑更有力量。

被赦免的四大长老,被乔峰感动;丐帮的帮众,也为乔峰的豪情折服。

乔峰用宽容凝聚了人心,也稳定了军心。

2

跌至低谷,品性不移

《左传·成公四年》中有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丐帮作为中原武林的第一大帮,向来以帮助宋朝抵御外族为己任。

还是在杏子林中,乔峰派出去的探子传回紧急军情。

正当乔峰要查阅军情时,一向退隐的徐长老却翩然而至,他拿走了乔峰手上的情报。

见众人议论纷纷,而后到达的智光大师,揭开了乔峰的身世真相。

原来,乔峰不是宋人,是宋的死敌契丹人。

不仅如此,乔峰的父亲还是辽国的高官,三十多年前在探亲路上被中原武林人士伏击而亡。

像这样的纷争,自北宋开国以来,数不胜数。

不是辽国侵扰宋朝边境,就是宋朝反击辽国。

宋辽之间隔着世代的血仇,这些仇恨足以让大家忘记乔峰身上的优点。

前一秒还敬乔峰为神明的帮众,在得知他的身世后,对他的态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众人的内心深处,乔峰的豪情、宽容,这些闪闪发光的特质变成了他笼络人心的手段。

他做坏事,是合情合理;他做好事,大家反而觉得是另有所图。

曾看过一句话,想要评判一个人是否真的善良,要看当好事无法带来好处时,他的选择是什么。

乔峰的选择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

为了确认身世,乔峰上少林寺找授业恩师玄苦求证。在此期间,他偶遇了在少林寺中盗取经书的阿朱。

两人被少林寺的僧侣发现,打斗的过程中,阿朱挨了一记大力金刚掌。而这掌伤,只有身处聚贤庄的薛神医能治。

彼时的聚贤庄,正召集武林群雄,商讨对付乔峰的方法。

当时的乔峰对阿朱,尚无男女情分。阿朱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路人,犯不着以身犯险。

然而,乔峰还是觉得人命为大,他带着阿朱去聚贤庄求医。

《水木格言》中有一句话:“如果你一心利人,即使根本不求回报,回报也会突如其来。”

乔峰救阿朱,不仅彰显了一个侠士的风范,也为他赢得了一份真挚的感情。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乔峰为自己是契丹人而苦恼,阿朱则陪在他身侧处处开解。

两人日久生情,山盟海誓、情定终身。

3

面对诱惑,不忘初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乔峰看见宋朝的军队“打草谷”,这些宋兵欺负辽国平民时,手段暴虐,无所不用其极。

乔峰一下子释怀,明白了宋人与契丹人并无差异,都有好人和坏人。

于是,他接受了自己契丹人的身份,认祖归宗,改名为萧峰。

尽管如此,萧峰的悲剧却在延续。

为了寻找害自己失去双亲的带头大哥,萧峰为马夫人蒙骗,以为段正淳是仇人,结果误杀了阿朱。

因为身世,他被中原武林排挤;因为身世,他失去了挚爱阿朱。

按理说,萧峰比任何人都渴望报仇血恨。

苍天有眼,在少室山上,他意外得知真相:带人去伏击双亲的带头大哥是玄慈方丈,而背后的始作俑者却是慕容博。

原来,三十年前,慕容博为了复兴大燕,故意放出契丹人要到少林寺夺取武学经典的假消息。他的目的是挑起宋辽争端,自己坐收渔利。

玄慈方丈担心武学经典落于外族,使宋朝更无抵抗之力,这才先发制人,带人到雁门关截人。

真相大白于天下,萧峰岂有不报仇之理?

他立即找慕容博报仇,想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然而,在吐蕃高僧鸠摩智的帮助下,萧峰寡不敌众、落于下风,他与慕容博呈两相对峙的局面。

这时,慕容博开出条件:只要萧峰兴兵南下,灭掉宋朝后,分大燕一杯羹,他愿意双手奉上人头。

慕容博坚信在“报仇血恨”的诱惑之下,萧峰会同意自己的提议。

但他还是算错了一步,萧峰拒绝了他。

身为野心家的慕容博,视人命为草芥,他不会理解萧峰心怀天下苍生的胸怀。

多年在宋辽边界游移的萧峰,他目睹了太多宋人、辽人互相欺侮的画面。

他已经深刻体会到:帝王的雄心,是由百姓的白骨铺就。

只要兵戈不止,老百姓就永远无法过上安宁的生活。

只可惜,彼时身为辽国南院大王的萧峰,即使自己不愿攻宋,也没办法改变辽国君主一心吞宋的野心。

萧峰被召回辽国,辽国君主耶律洪基希望萧峰伐宋。

耶律洪基先是利诱,他封萧峰为平南王,封阿朱的妹妹阿紫为平南公主。

萧峰准备辞官,耶律洪基就开始威逼,他把萧峰关进了大牢。

《严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果说萧峰以前带领丐帮抗辽,是为了宋朝百姓;后来,他不愿意南下,则是为了宋辽两国的百姓。

他用行动,守住了自己“为生民立命”的初心。

结尾处,耶律洪基南下,萧峰在雁门关外胁持耶律洪基,逼他立誓:有生之年绝不犯大宋。

为了活命,耶律洪基只好依萧峰所言行事。他没想到的是,停战誓言一出,欢喜的不只是宋朝百姓,还有辽军。

耶律洪基这才发现,自己的攻宋大业如此不得人心。

但耶律洪基终究是一个统治者,他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会容许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

在撤军前,他出言讥讽萧峰:“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过去被宋朝武林人士排挤的一幕再次上演,萧峰明白,他回不去宋,也无颜再去辽国。

英雄落泪,究竟何处才是家?

最终,萧峰以死明志。

4

陈世骧评《天龙八部》时用了八个字:“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所谓冤孽,不过是因为人生本是一场“求不得”的旅程。

纵观萧峰的一生,他总是为命运所捉弄:他想要为宋建功立业,偏偏自己是契丹人;他想要一个家,偏偏失手打死了阿朱……

尽管如此,萧峰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始终坚守初心,不惧严寒。

正如一句话所说:“这世上总有些人,他们的世界大于自己。”

他坚持原则、以仁待人,用最决绝的姿态,维护了对世间最柔软的寄望。

作者简介:

彼海,灯下读历史,执笔走天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