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闲草|闲云野鹤,了悟剪白云补衲
一次,我与同事庆华君访白云岩,释果良带我们看一方石碑,内容是半文半图的组合对联。说这是当地早已过世的一老石匠刻的。老石匠说,这是他年少学艺时,老人们口述手划流传下来的,并说这内容是当年的白云岩寺住持了悟和尚经常吟诵的。
查一下资料,《桐城县志》有述:“了悟和尚,元代高僧,西藏人,曾云游到此,以地胜岩幽,遂建两庵于二岩,住持其间。”这里说的“到此”的“此”,就是白云岩;“二岩”,东岩即东阳洞,西岩即抱龙洞。了悟驻足,朝观云而诵经,夜掌灯而参禅,至晚年,似乎悟出了什么,却选择了云游,不知所往。他所建的东庵,也于明万历年间为雷火所焚。
了悟的资料,只鳞片爪,如飞鸿踏泥。不过,那石碑却让我看出了些端倪。那对联中“云”与“月”的图案,还有“补衲”、“观经”的文字,我不难想到一副很出名的对联:“剪一片白云补衲,邀半轮明月观经。”这是眉山青神寺等多个寺庙都用过的楹联。没想到,在文化交流很不发达的元代,被了悟移到了交通闭塞的白云岩。就“白云”二字,用在这里是再也恰当不过了。而且了悟把它变成了图文组合的形式,也算是一种创新了。如此玩味,足见爱之已极。
从西藏到白云岩,禅师是走过万里路的人,历寺无数,阅联自多,斯联与斯山水乳交融。了悟心中自有一把文化的戥秤。住白云岩,纪年以十论数,这才是人、联、山水的合一。做到合一的还不止于此,他不仅论道,他也谈文。官僧唱和自古有之,无论是在官自修,还是弃官归隐,辩禅悟法,吟诗寄怀,自有一番趣味,与今官拜庙似乎有所不同。了悟的唱和全在民间,又是一味,这副借来的妙联,在民间开花生根,算得上是一种见证。
了悟,有能力在山中建成东西二庵,当年佛事繁盛之况,也可略见一斑了。是门徒之多,还是香客之众?总之,他兴盛了一段岁月,弘扬了一方佛法。白云岩寺,留在方志上的名字并不多,他能占居数行,足以证明,他在以法兴寺、以法安民上是有建树的。晚年,他选择了云游,这又是一个有悖常理之处。晚年不去安享,是活出了性情的野鹤闲云,还是真的活出了生命的通透呢?真正能活出生命境界的人不知有几。
也许,他还在朝着初始的方向前行。他,一个以弘扬佛事为己任的人,是不会停下脚步的,哪怕年事已高。也许是他觉得,一个使命已经完成,新的使命已然生成。
一个人,守着初心,一路走过来,一路走下去,这就是很纯粹,这就是有操守。
来源:文乡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