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卷》,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黄庭坚行书代表作《经伏波神祠诗卷》,书于57岁,是其晚年经典作品。此卷为纸本,33.6×82.6cm,凡16行,166字。此诗卷气势雄强、老练苍劲,展现出宏阔境界。只可惜,真迹现藏于日本东京京细川护立氏。先来感受一下作品,文末附书艺咀华短评。
释文:
经伏波神祠
蒙蒙篁竹下,有路上壶头。
汉垒麏鼯斗,蛮溪雾雨愁。
怀人敬遗像,阅世指东流。
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
乡园辞石柱,筋力尽炎洲。
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
师洙济道(师洙,字济道)与余儿妇有瓜葛,又尝分舟济,家弟嗣直因来乞书。会予新病癱痬,不可多作,劳得墨藩,漫书数纸,臂指皆乏,都不成字。若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黄鲁直书也。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亥。荆州沙尾水涨一丈,堤上泥深一尺,山谷老人病起,须发尽白。
诗卷后面有张孝祥、文徵明的题跋:
张孝祥,字安国,南宋大词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为官颇有政绩,曾为岳飞辩冤,被秦桧所忌。文章为时人称道,尤擅宋词,词风多豪放,其《六州歌头》之末句“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令人无限感慨。他的字也颇佳,有一股拙气,中宫收紧,四面收缩,与黄庭坚形成异趣。
「书艺咀华」短评
先简要介绍一下此卷内容。伏波,指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此诗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经过马援将军神祠所作。诗后面是山谷题跋,从跋语可以看出,此作是应酬之作,送人的。但不同于一般应酬的是,尽管山谷身体有病,此作仍认真书写,从那句“若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示之”可见,作者对此作还是挺得意的,否则就不敢示人了。
山谷书此作时,已臻化境,长枪大戟的标志性点画显露无疑。用笔更显老辣,作为主笔的横画、撇画,往往非常突出,骨力劲健,得益于常年习柳打下的坚实基础。尤其是长横往往右上扛肩,一波三折,折笔交代清楚、斩钉截铁,无怪乎文徵明评其:“真得折钗、屋漏之妙。”把黄庭坚此卷行书,与卷末文徵明行书作对比,趣味就出来了,文氏秀雅、温和蕴藉,如大家闺秀、翩翩君子;而黄氏狂放、雄强豪迈,如高节烈妇、搏命将军。
阅读更多👇
每见黄庭坚行书,就容易让人联想到清代伊秉绶之隶书,书体虽不同,却都是气势豪迈、适写大字,且愈大愈壮。可见,所谓的气势,其关键并不在于书体本身,而在于书写者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