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活着》
上午,接到一名老学生的信息,咨询亲戚家的孩子去一个学校的事。我听完了,便猜测这个孩子的父母是“甩手掌柜”,一问,果然。
于是便有些生气,便觉得既然生了,又不想教育,这种人实在有些可恨。
原本想写点东西,批判一下这样的父母。下午仔细思考一下,改了主意,觉得原来的思路未必全面。
所以我说,写作这种东西,是一个深度思考的机会,值得珍惜。
N年前的一天,我跟一位领导聊天,聊到大城市,我说我不喜欢大城市的生活,没觉出哪个地方好来,或许大城市的好处就是医院比较好吧,然而我们又不是为了去治病才选择大城市,别的好处,我没想出来。
领导说,还有教育。
我说教育我也没觉得有多么不同啊。领导说,打个比方,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与你那些还在农村的同学的孩子相比,有那么点优势?
我点点头,好像是。那就对了,你那些在大城市里的同学,也是这么看你的。
我恍然大悟。
所以我现在比较理解那些拼命想法把孩子送到城里来读书的家长们。
其实我原本不知道大城市的教育水平与我们这个小县城有多大的差别,直到我去上海住了一个星期。
那一个星期的上海之行,刷新了我的三观,让我知道我们这个地方,一个在中国最东部的根本称不上落后地区的县城里与上海的巨大差异。
说实话,看得我心都凉了。
这是中国的最东边了,那么西部地区呢?
我不敢想。
在当下的中国的许多地区,如果你依然选择在农村上初中,由于孩子减少,大量初中合并,这导致学校和家的距离拉大了好几倍。那就需要承受着在生活还不能自理的的年纪去学校住宿。很多学校甚至从初一就开始上晚自习。
而最大的问题是,有很多孩子原本就是留守儿童,幼儿园小学长期分离,初中继续分离,这种过早且一直脱离家庭独自生活的现象,很多农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危害,反而会举双手赞同。原因就是孩子住校后,有更多时间可以操心如何赚钱这件事情。但一个根本不懂事的孩子,在学校有心无力,而家庭又过早脱离的情况下,孩子人格形成、成绩,变好的概率和变差的概率那个更大一些呢?
更为重要的则是,当面对人生第一道分水岭——中考的时候,他们可能就已经败下阵来,被重点高中挡在了门外。
我一直认为,中考比高考更重要。毕竟,进入一所重点高中,考本科,是极大的概率,很多重点高中的本科升学率已经到了98%左右,而中考升入重点高中的几率,远达不到这个比例。
一个孩子进不了重点高中,说的难听点,十年内的大体路径,都是可以猜测的。
一个考了本科的孩子,大体上还是会有一份工作,起码比还在农村的父母的生活要好一些。
而那些没考上大学依然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除了小概率的个别人外,命运如何,也基本上是可以猜测的。
我这几年感到最触目惊心的一个词汇就是“阶层固化”。
这个词,太可怕了。
我记得有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有的人,仅仅为了活下去,便耗尽了所有的力气。
很多沦为社会底层的大众,绝大多数的时候,仅仅是活下去,就已经耗光了他们绝大部分的力气。他们当中一部分相对好一点的人,能够做的事、唯一能够做的也不过是用双手抓着这个极速向前的社会的一个小小的凸起上,保证自己不会被甩的太远,至于追,甚至翻身,说真的,那根本不是简单每日劳作或者努力能够实现的。
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在敬佩那些通过努力而脱离底层的人之余,也一定不要鄙视那些正低头“承受”的人,哪怕他们的未来我们能够一眼看穿,也请别挥舞着“不努力”的大棒去敲打他们。
很多人,真的不是不努力,而是已经没有了努力的力气。
写到这里,这也让我想到,当我在责怪那些农村的孩子们“不努力”的时候,我的“怒其不争”可能是错误的。我只是简单地认为他们“不用功”或者是“脑子笨”,但是我没有考虑到的东西,还有太多。
写到这里,便又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几分。
就写这些吧,心情突然也有些凝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