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70、80、90、00后的高考,你还记得吗》

高考,你还记得吗

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六月的七号、八号,原本是一年一度的高考。

“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无意于二次投胎,也是一次改变命运的决战,为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面对这有选择性的投胎,所有考生不分白天黑夜,把自己宝贵的青春都付诸于高考,“枯燥、乏味、痛苦、奋斗”成为这些考生们的代言词。

又是一年高考进行时

……

有些人的高考虽已过去了很多年

但那时的种种场景却依然历历在目

还记得那些耳熟能详的高考口诀吗

↓↓↓

理科篇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

抽象变形象,特殊值最棒;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伴性遗传分为X隐X显和Y遗传,X隐是无中生有,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X显是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如果是Y,男的都有病。

文科篇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绕日一周,四季出现;

英语听力:男的邀请女的,女的永远拒绝,女的邀请男的,男的永远被拒;

一八九八,戊戌变法;

历史就是记好时间地点,年表一定要记清楚。

学渣篇

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

参差不齐就选D,实在不行就蒙B;

多选A,少选B,隔三差五选CD。

有人说:人生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时间,就是高考前的那几个月。

那时你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加勾股,后有杂交遗传生物圈,外可说流利英语,内可诵飘逸古诗词,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道陆海百千万……

那些年

我们会做三角函数

能解多元高次方程

能背文言文

知道either or 和neither nor的区别

知道辛亥革命的意义

会画大气环流图

知道牛顿三大定律

能背元素周期表

看得懂电路图

那时候

每天早读全班都要一起朗诵诗词

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饱满

干劲十足

那年夏天

我们穿着曾经一直觉得丑的校服

顶着学生头

带着一脸的稚气

在教室里写着充满梦想的试卷

深夜里的教学楼曾那么明亮

黑板上的倒计时无数次扰乱我们的心绪

课桌上一不留神就堆满了厚厚的卷子

校服上留下了全班的签名

……

我们曾经以为三年很漫长

却没有想到一张卷子就考散了一群人

从此各奔前程……

再见了,我的兄弟

总有一种经历

会溶入岁月的血脉,刻进生命的年轮;

总有一种梦想

交织着痛苦与欢乐,融汇了激情与怅惘;

总有一种期待

在重压下依旧鲜活,在黑暗中依旧璀璨;

总有一种彼岸

于筚路维艰、困苦备尝后到达。

还记得高考前老师对你说过的话吗?

还记得你当初的梦想吗?

高考

用18年准备

再用一辈子回味!

你还记得那年的高考吗?

......高考的回忆我们还是有的。

70、80、90后的高考记忆,我们一起去回味。这里面,一定有曾经的你!

 70后 1988-1997

“黑色7月”的记忆

那时的高考是在七月,大家称之为“黑色七月”。教室里旧风扇吱吱呀呀,和着窗外的嘈杂的蝉鸣声,最后冲刺的一个月,考生们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得忍受炙热之苦。

那个时候的考生流行喝保健品,最火的当数“红桃K”。

农村孩子需要提前一天坐车到县城住宾馆,遇上晕车就恼火了。城里有车族不多,学生们大多是骑自行车、坐公交到考场,少有家长陪考的现象。

那个年代,教室里没有空调,甚至很多没有电扇,学生靠摇蒲扇和课本解凉。有的高考场地,用大澡盆子放冰块给考生降温。

由于录取率低,当时很“流行”复读。不少复读生有早晨5点起床,点着蜡烛读书的经历。

志愿填报是在高考之前,常常听到身边人落榜的原因:“哎,志愿填飙了。”那时没有一本二本,只有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院校、本科自费生、专科自费生之分。

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收学费,以前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要国家发生活费的大学生,到这一届开始自己掏钱,后来学费越来越高,不少农村学生考上大学要通过办“升学酒”才能凑够学费。

1995年之前,高考的科目是6门;而从1995年开始,高考科目变成了“3+2”,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文科加考历史和政治,理工科加考物理和化学。

80后     1998-2007

“非典”的痛、“扩招”的压力

80后最恐惧的两个词,一定是“黄冈”和“海淀”……每年高三学子做过它们的试卷,连起来可绕地球32圈!!!

那时候,大部分同学都用上了文曲星,学习累了,会玩华容道、贪吃蛇解压……当然,以学习之名让父母买的复读机、随身听里,大多人听的是周杰伦、孙燕姿。

80后经历了高考由3天缩短为2天,高考从7月提前至6月,但高考结束后可以多玩一个月了。

2002年,中国首次冲进世界杯,那年赛事十分精彩,对爱看球的高三男生来说,没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人遗憾和抓狂。

2003年,当高考遇见“非典”:备考期间,学校每天都要进行消毒,给学生量体温。有学生因为体温过高被安排在隔离考室考试。这个特殊的高考时期,痛并紧张着。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改变了大批80后的命运。但没有想到的是,4年后,这一代人开始在1/100、1/1000的求职道路上,拼的“头破血流”。

据说,80后很多人拼命学习就是为了跟喜欢的人读一所大学。

恋爱不再是差生的“专利”,学校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霸情侣”,家长和学校也越来越包容,很多时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90后00后    2008-现在

选择增多 高考并非独木桥

2008年,注定对四川考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降临,四川地震重灾区孩子们的高考因此推迟了一个月。失去亲人的痛苦、余震不断的紧张、环境变化的适应……这批最早的90后四川考生,注定比同龄人承受更多。

2008年之后,四川高考不再考英语听力,只进行笔试,这个政策一直持续了8年。

90后的人生一定会遇到两个男子,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他们一个是薛金星,一个是王后雄。

为纪念高中时代的结束,也为了高考减压,越来越多的90后有扔书撕卷子的集体“宣泄”**惯,这样的新闻每年都要见诸报端。

不少妈妈为了孩子,辞职陪读、异地陪读、补课、陪考……承受高考压力更多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部分高考加分项目逐渐取消,2015年开始,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10项加分项目不再加分。

如今,许多同学通过自主招生,早早进入心仪院校;还有不少同学初中、高中就出国;选择出国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些高中的“尖子班”换个说法就是“出国班”。对于90后,高考早已不是独木桥。

结语

高三,是枯燥的,无味的,灰暗的,痛苦的,削瘦的……但无论对于70后、80后、90后、00后……高三,却是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