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编制方式中不可避免的缺陷
这几年,指数化投资因其策略透明、费用低廉、分散风险等优点被广大散户所喜爱,定投指数基金近些年,更是备受媒体和一些投资人推崇的投资方式,但是,任何一种投资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指数基金也不例外。
否则,那些主动基金经理就持有指数就可以了,何必辛苦地做行业研究、赴上市公司调研、研究企业商业模式、读企业财报,以此期望通过选股和择时来获得超额收益。
首先,这篇文章不是要否定指数基金的投资价值,我认为,任何一种投资方法,只有了解其优缺点,才能正确客观地认知和评价,进而有效地利用它。
而成分股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是我认为投资指数基金不可避免的最大缺陷。
指数基金主要分为宽基、行业和策略(聪明贝塔)指数基金。对于宽基来说,例如,沪深300,它是根据市值排名由大到小前300名,是沪深两市大盘股的代表,而规模大不等于质优,虽说长期来看,大企业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好于小企业。
但,我们最终希望选择的不是“规模大”,而是“物美价廉”,即:选择“价格低于价值的股票组合”。一如,在投资中,我们总是偏爱垄断性的企业。
此时,我们看重的是“垄断带来的定价权”,而不是垄断本身。如果垄断并非市场形成,或垄断而导致政府限价,本身并不能产生定价权,这种垄断价值便大打折扣。
而规模大的企业中亦会出现处于夕阳行业、周期股处于盈利顶峰、业绩不断下滑、甚至财务有严重瑕疵的公司。
曾经的康美药业、康德新、信威集团、保千里、还有“为梦想一起窒息”的乐视网
……都一度是沪深300的成分股。然而对于指数基金投资者来说,就算你很不看好这只股票,如果想要买这个指数,你也必须要接受它。
再看看行业指数,对于行业指数的选择,我的总体原则是成分股越纯越好,因此不太喜欢中证传媒、中证养老、非银金融等行业杂糅的指数。而即使是至纯如家电电器、保险主题,也免不了有其自身的缺陷。
例如,家电中,我最看好的是有品牌护城河和行业集中度高的白电,并且对于行业集中度高的行业,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投资龙头,但是指数基金的选择是将所有的家电都囊括在内,海信家电、长虹美菱、春兰股份这些我不看好的股票赫然其中。
而保险行业由于成分股个数非常少,不足以编制成一个指数,因此,只要有一点点保险概念的股票都被收纳其中。
例如:中国石油、中国交建、国电电力、开滦股份,乍一看这些公司不是做石油、煤炭、基建的吗,怎么编入保险主题呢?仅仅因为其参与一小部分的保险业务。
那么策略指数会不会更好呢?投资策略指数的原因是基于因子的有效性。最先发现因子有效性的尤金·砝码教授因三因子模型的构建以及其他经济学成就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而我对于因子的有效性,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散户占比高的市场中是深信不疑的,但是策略指数也同样存在以上问题。
最典型莫过于标普红利将曾经的银亿股份(现在的st银亿)作为自己的第一重仓股而备受争议的事情。
当然,之所以纳入银亿股份必定是因其符合标普红利的编制规则,且因其股息率特别高,因而在成分股中的占比非常高。
但是,在银亿今年3月底被纳入第一权重股之前,这个公司的财务问题并非是毫无征兆的。2018年12月24日,银亿股份就发布公告还不起债。
下面是深证红利的编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