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配前先和雌性打场综合格斗的跳羚螳螂
全球有近2000个螳螂物种,其中跳羚螳螂Springbok praying mantis,在两性的交流活动中,有60%的可能性会以雄性化作零食而告终。
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生为人而非螳螂,还是很幸运的。嗯……当然,如果都不交配,那这方面的物种优势又没了。
奥克兰大学昆虫学家,螳螂交配仪式专家内森·伯克(Nathan Burke)解释说:“每当遇到雌性时,雄性都相当于在玩俄罗斯轮盘赌。”
所有雄螳螂在找伴侣时都表现出非常谨慎的态度。但我们很难责怪他们。
但是,根据周三在《生物快报》上发表的报告,尽管大多数螳螂物种的雄性会从后面偷偷溜走或以美味食物来分散雌性的注意力,但跳羚螳螂的生存策略却完全不同,而且以前从未被报道过。
研究的合著者伯克说:“雄性试图通过格斗胜出,来压制雌性。”
根据对52对螳螂的观察,胜利的关键是先下手为强。
如果雄性先发制人用锯齿状的前肢抓住雌性,相当于摔跤或相扑里的抱腿,那么他有78%的机会毫发无损地逃脱。
当然,雌性也会直击雄性。此外,雄性宁可腹部遭受严重但非致命的创击,也要保护头部。就像是拳击。
伯克说:“当发现雄性试图制服雌性,并伤害她们时,我感到非常惊讶。以前从未在螳螂中观察到类似的行为。”
但是,如果雌性赢了,雄性的结果就是被吃掉。真正意义上的死或生,生死斗。
总体而言,在整场角斗中,有超一半的时间雄性占主动,平均持续时间为13秒。
注意了,赢得比赛并不会自动导向交配流程,比赛后只有三分之二的几率会发生交配(或许是雄性打赢了,但也没体力了,好惨~),即使如此,雄性几乎一半的时间都会缠在雌性的肚子上。
鲜绿色的跳羚螳螂,又名 Miomantis caffra,原产于非洲南部,但可能通过宠物贸易传播到新西兰,南欧和加利福尼亚。
当雌螳螂吃掉求婚者后,所获得的营养将使她的后代茁壮成长。
雌性同性食欲(物种里的雌性在交配期间或交配后吃掉雄性)生物比较著名的还有蜘蛛,如黑寡妇和蝎子。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雄性会尽力避免被吞噬或者被玩弄致死。
雌性跳羚螳螂还有另外一招:无性繁殖。
伯克说:“如果不交配,它们可以产生自己的克隆体。”
这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雌性在交配时吞噬雄性,且没有雄性的情况下,还能自体繁殖,那么雄性将如何继续存在?
伯克说:“这就是促使我仔细地研究雄性交配策略的原因。”
他解释说,性冲突理论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雄性必须发展出相应对策,否则的话就被进化力量给优化掉了。
https://www.sciencealert.com/males-mantises-have-evolved-a-trick-to-avoid-losing-their-head-after-s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