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堂】熊继柏:纠正常见的“中医偏见”(下)
经方学堂,一个编织光荣与梦想的地方。你不是一个人在阅读,经方学堂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与您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错误观点四:中医治病不用方而只用药。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话呢?因为我个人认为现在的科研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倾向,就是过分强调研究单味中药,西医学中医往往就是这么一个模式。我们现在的中医队伍里面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的错误现象,就是中医只开药,不开方。谈到临床的病案,什么病,什么证,什么舌,什么脉,它都有,诊断也有,一个中医的病名,一个西医的病名,然后有治法,有用药,但是它就是没有方(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只有一条,他基本功不扎实,不能背方剂啊!有的人可能会开出自创秘方、自创验方。哪来那么多的秘方和验方啊?有时候开出来的药都是自相矛盾的,一看就是大笑话,大杂烩。
我们现在受西医的影响,西医用药都是用单味药,我们中医也开始用单味药了。再就是我们的科研倾向于研究某个秘方、自拟方,有的人就是研究某一味药。殊不知,中药是特别讲究配伍的,应当研究药物配伍后的变化,才能了解古人拟方配伍的作用所在。比如麻杏石甘汤、麻黄汤、麻杏苡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升麻汤,它们的配伍不同,那么作用就不同了,这个作用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麻杏石甘汤与麻黄汤作用有多大的区别?麻黄配石膏是什么作用?麻黄配苡仁是什么作用?麻黄配连翘和赤小豆是什么作用?麻黄配桂枝有什么作用?麻黄配杏仁有什么作用?麻黄配升麻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去研究这个。这才是真正的奥妙所在,这就是方剂的奥妙。
方剂的奥妙就在于它的配伍不同,作用就不同。就如同我和学生在一起就讲学问,我和一个老总在一起,我就不会讲学问了,就讲其他的;我在教室里就讲课,我在门诊就看病,门诊的人都知道我是医生,在教室里的学生知道我是老师;我到出版社别人会说我是作家,我是一个写书的;我去饭店,人家会说我是吃饭的;我写字的时候别人会说我是个书法家,我人物角色换了啊!我打牌的时候,别人会说我会打牌,我拉二胡的时候,别人会说我是搞音乐的,这就完全不一样。药物的作用和人的角色有多方面是一样的,这就要看你配伍配的是什么?你配的东西不同,它的作用就变了,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东西。
中医治病绝不是用单味药,而是用方,这个方是要跟随证走的。而且我们用古方不能呆板,不能像日本人一样——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就用小柴胡汤,没有这些症状就不能对号入座,那就是呆板了,这种思维模式就错误了。所以我们中医治病不是用单味药,不是用所谓的新药,所谓的科研药,所谓的祖传秘方,而是辨证选方,是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遣药。首先要辨证施治,而后要因证选方,因证就是要依据这个证来选方,这个选方不是固定的。我开药是根据这个方来用的,而且还稍有加减。但是,它有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方证要合拍。就像唱歌一样,它的谱子和词的节奏要合拍,方和证要是不合拍,那是医生不会用方。如果这个人是风热感冒,给他开个桂枝汤,理由是桂枝汤是治疗感冒的,吃了怎么没有效果呢?那是你搞错了!医生用错方了!再比如说,一个人便秘,吃点番泻叶会拉肚子,有那么简单吗?便秘有多复杂啊?有气虚便秘,有血虚便秘,有津亏便秘,有气津两亏的便秘;还有实证便秘,有火热便秘,有食积便秘,有气滞便秘,这都不是一个番泻叶能够解决的,都不是一个大黄能够解决的。大黄和番泻叶吃了,当时可以通一下大便,但是通了之后怎么办呢?过后又不行了,并且越来越厉害。如果是津亏的要用增液汤,气虚的要用黄芪汤,血虚的要用加味四物汤,是火热的要用大承气汤,气滞的要用六磨饮子,气火相兼的要用麻仁丸,肾虚的要用济川煎。你看看,该有多少复杂的东西啊!都是有方的,绝不是一味药就能解决的,这就是中医的奥妙所在。
这些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观点,人们要认识这么几个观点,这是几个误区,我不得不说一下。
中医不是纯粹的经验医学,必须用理论指导临床,并不是越老越吃香,“老”有它合理的一面,可以是他的一个优势,但是也有他的缺点。中医不只治疗慢性病,它是完全可以治疗急症的。中医治病不是用一味药,单味的药,不是用什么秘方、验方,而是要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遣药,方证必须合拍。这就是我今天要阐明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