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处亮 | 深情寄哀思 挽联悼英灵——浅谈挽联的撰写实践与思考
往期回顾
作者:赵处亮
2021年新年刚过,孝义市礼仪文化总管协会会长王正杰先生编著的《孝义丧葬民俗文化》一书即将出版付印。王先生亲临我的寒舍,委托我赶写一篇关于挽联的编撰实践,以充实该书。应当说,包括挽联在内的对联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而我并非这方面的学者与专家,深感力不胜任。经不起王先生抬举再三,也只能是恭敬不如从命了。故言明“浅谈”二字,以此抛砖引玉,并请方家指正。
一、一副好的挽联,是体现“孝”和“情”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
他(她)走了。可能是我们的亲人,也可能是与我们共事多年的挚友。对于死者的他(她)来说,尽管一了百了,归于尘土,但仍需要世人“盖棺定论”。对于生者的你来说,你需要有一种方式表达你的惜别之情,寄托你的绵绵哀思,这也是人之常情吧!这“盖棺定论”的表达方式,就是灵柩前的挽联。中国人讲究一个“孝”字,讲究一个“情”字。为故去的老者和亲友奉献一副好的挽联,是重要的“孝”,是实在的“情”,也是千金难买、过后不再的事。因此,在您悲伤之时,忙乱之中,千万别忘记请方家为死者编写一副好的挽联。
曾记得我市郝某,刚刚就任某局局长,却身患疾病,英年早逝。无疑,此公的一生也不算是平庸吧?然而,他的灵前挽联,仅仅是“寿终德望在,人去音容存”10个大字。显然,这条挽联是从对联书中抄来的,这顶“帽子”对所有的死者就可以戴上。如果说这也算定论,则是很不负责任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哄鬼哩”,更谈不上表达感情、寄托哀思、量体裁衣、富有特色了。
伟人毛泽东主席早就教导我们:“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毛主席在倡导为死者开追悼会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追悼会上的挽联和悼词,他为革命烈士编撰的许多挽联,都是经典之作。他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致的悼词《为人民服务》,成为家喻户晓的《老三篇》之首,是我们文明大气办好白事的典范。
正是:文明办白事,必有精品挽联一副
深情祭英灵,全凭高质悼词三张
二、学习著名作家马烽先生、梁镇川先生编撰挽联的高超艺术。
著名作家(山西孝义市人)马烽为我们写作挽联树立了榜样。2000年马老为老战友、著名作家孙谦撰写的挽联是:
晋军宿将,文坛主力,讴歌劳动者,扎根黄土地,笔下有真情,华章传后世;
农民儿子,共产党员,襟怀荡正气,朴实似老牛,竭诚扶幼苗,风范映千秋。
2001年,马烽又为老战友、著名作家西戎撰写了挽联:
同甘共苦六十载,战火中成长壮大情似手足,痛定思痛哭战友;
舞文弄墨五十秋,硝烟中歌颂民兵树碑立传,见书忆旧倍伤情。
我们看到,马烽编写的这两副挽联,可谓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因人而异,各有特色,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著名剧作家、吕梁人民艺术家(山西孝义市人)梁镇川先生也是编撰挽联的高手。在这里,我从他编撰的众多挽联作品中敬选出两副,以飨读者。
梁镇川先生为郭有俊先生编撰的挽联是:
有德有技医刀圣手血呕尽
俊杰俊才杏林高师名不朽
郭有俊,孝义市河底村人,原为孝义市人民医院著名外科大夫,院长助理。2005年因病不幸辞世,享年66岁。这副挽联,两处以“有俊”上下相对,足见作者高超的嵌名手法,更为高明的是,作者在挽联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杏林”。这个典故源于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棵杏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根据这个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这里,作者以“杏林高师”与“医刀圣手”相对,是绝妙恰当的。显然,编撰好一副挽联,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社会历史常识。
2017年5月,《孝义风采》主编梁镇川先生为不幸辞世的原孝义县委宣传部部长,退休后时任《孝魂》《孝义风采》编委会主任的老搭挡陈守钦先生编撰了挽联:
在职堪尽职搞文秘搞宣传宣传终而不朽
退休仍不休办孝魂办风采风采依然长存
无疑,这副挽联也可以说是梁镇川先生作品中的又一经典之作。
三、我撰写挽联的一些实践。
近年来,笔者认真学习马烽先生和梁镇川先生撰写的挽联,满怀深情,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故去的亲人、领导、朋友撰写挽联,使死者的英灵得以安息,使生者的情感得以抒发。在此,笔者愿将自己的一些拙作晒出,一则再寄哀思,二则供方家和读者正之。
挽章霍生先生
八年兴孝富民,劳苦功高,新城秀美章却去,四十万人痛哀悼
三载扶持技校,关心职教,园圃芬芳君竟逝,五十教工尽哀思
章霍生,男,孝义市下栅村人。曾任中共孝义市委书记达八年之久,有口皆碑。后任吕梁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兼地区总工会主席。于2001年9月2日猝然早逝,终年56岁。在笔者担任孝义市技工学校校长的三年时间里,章书记对技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笔者撰此挽联,以寄哀思。
挽郝张拴先生
农民儿子,共产党员,宽厚善良,顽强抗癌,兑镇山下堡河无人不称颂。
乡镇书记,农机局长,鞠躬尽瘁,勤政为民,孝义城胜溪地有口皆碑铭。
注:郝张拴,孝义市兑镇人,生前任乡镇书记、市直局长,于2005年9月不幸辞世,享年60岁。
挽陈守钦先生
守望党魂宣传部长宣传到老宣传瞬间君竟逝
钦仰佳艺风采主任风采多年风采不再文友悲
陈守钦,汾阳市人,生前曾任孝义县委宣传部长,退休后,与梁镇川先生一起编办《孝义风采》杂志。2017年5月不幸辞世,享年84岁。此联为一副嵌入人名的挽联。
挽师慈爱女士
慈母顿失,儿女后辈痛哀悼
爱心传世,亲朋挚友永念怀
师慈爱,孝义市中阳楼街道人,于2015年不幸辞世,享年66岁。此联为一副嵌入人名的挽联。
挽靳云翠女士
云心月性为人处事一世诚和善
翠羽明珠修福慧心终生俭与勤
靳云翠,孝义市杜村乡人,2017年6月17日不幸辞世,享年76岁。此联为一副嵌入人名的挽联。
挽王广芬女士
广结善缘为乡邻村民蒸馍裁衣能工巧手鞠躬尽瘁
芬芳馥郁建和谐家庭敬老爱亲勤劳俭朴死而后已
王广芬,孝义市下堡镇人,生前多才多艺,孝老爱亲。于2018年3月2日不幸辞世,享年79岁。此联为一副嵌入人名的挽联。
挽王瑶先生
亦工亦农亦文墨福泽桑梓寿终村志在
育儿育女育英才德润王家人去风范存
王瑶,孝义市梧桐镇人,生前当过技术工人,当过农民,主编过村志,养育的儿女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于2018年10月25日不幸辞世,享年75岁。
挽刘富英女士
嘉陵江畔国防事业青春绽放创先争优功绩载史册
吕梁山下家庭建设老来有为贤妻良母风范垂千秋
刘富英,文水县马西村人,生前为重庆某军工厂退休工人,退休后在孝义市居住。于2019年1月23日不幸辞世,享年83岁。
挽马世星先生
高德茂才勤劳俭朴风范传后世
孝老爱亲重教育人功绩如日星
马世星,孝义市阳泉曲镇人,退休工人。于2019年6月28日不幸辞世,享年66岁。此联为一副嵌入人名的挽联。
挽翟士通先生
果木专家劳苦功高痛忆翟君达人雅士
育子楷模族兴业隆泪思先生学博才通
翟士通,孝义市大孝堡镇人,生前为某公司技术干部。于2019年7月12日不幸辞世,享年89岁。此联为一副嵌入人名的挽联。
挽李书珍女士
通书达礼担当敬业医院内外德望在
奉珍惠民孝老爱亲城乡上下风范存
李书珍,孝义市兑镇人,生前为某医院药剂师。于2020年10月8日不幸辞世,享年73岁。此联为一副嵌入人名的挽联。
挽王福俭先生
福荫子孙服务乡民德行感桑梓
俭勤为本厨艺惠众品节昭后人
王福俭,孝义市南阳乡人,生前为某局机关职工、厨师。2020年10月21日不幸辞世,享年86岁。此联为一副嵌入人名的挽联。
挽李国胜先生
国利民福搞公安搞煤矿殚精竭虑
胜绩义举为集体为家庭劳苦功高
李国胜,孝义市西辛庄镇人,生前曾从事公安工作,开办煤矿。于2020年12月19日不幸辞世,享年78岁。此联为一副嵌入人名的挽联。
四、挽联的写作方法与设置。
撰写挽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带着感情崇敬故人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精雕细刻,反复修改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永无止境的过程。但有一些基本方法应当遵循。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一般分上下联,表达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辞世对后人的影响等。上下联之间讲究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对偶,字数相等,等等,如能将人名嵌入,使 之成为嵌名挽联更佳。这些写作要素,在上述列举的马烽先生、梁镇川先生的作品中,都有完美的体现。
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可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门口两侧,也可贴在灵堂两侧、骨灰盒两侧,还可写在花圈和祭幛上的两条挽条上。无论设置在什么地方,上下联位置切莫颠倒。面朝之,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横联常用“沉痛悼念XXX先生(女士)”或“某某某千古”。在挽联末尾,有时还应该注明“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在本文结束之时,我要感谢孝义市礼仪文化总管协会会长王正杰先生,感谢副会长侯建海、郭庆龙等先生,因为上述笔者大部分拙作,是在他们的美言、举荐和穿针引线下完成的。我还要感谢对我信任、赏识、厚爱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孝子孝女们,没有他们的支持、配合,并为我提供详细资料,我的这支拙笔也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祝愿孝义的红白事能办的更文明、更节俭、更大气、更有文化内涵与品位。
2021年1月18日
作 者 简 介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